故宫文物损毁争议不断,破天荒对立委和媒体打开创建近一甲子、鲜少对外开放的山洞库房;上回开放已是十八年前,且是要拍摄故宫出资的电影“经过”。昨在故宫院长吴密察带领下,约六十名媒体和立委浩浩荡荡进入后山的山洞库房“开箱”,共有逾千只铁箱,主要存放北京故宫的陶瓷,也就是血统最纯正的“故瓷”,并向外界公开展示文物如何入盒或包裹。
吴密察说,山洞库房建于一九六五年八月,内设洞库A、B两座。库内共存置历代陶瓷器一万八六○八件,约为院藏陶瓷器总数的七成,收藏于一○二八只铁箱之中。
故宫文物包括铜器、玉器、陶瓷、书画文献等,但书画文献因纸质脆弱、铜器易有“铜器病”,不适合贮放于山洞,最后只有陶瓷留在山洞库房。但来自沈阳故宫、热河行宫瓷器转至正馆库房,留在山洞库房的都是“故瓷”。
此次引发轩然大波的三件损毁文物:“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清乾隆青花花卉盘”,都是贴上“故瓷”编号的瓷器,故宫昨还特别对媒体开放打破花卉盘的“命案现场”,并有专人说明与展示整理文物的流程。
这里是山洞库房的瓷器点查室,也是“清乾隆青花花卉盘”摔坏地点。记者许正宏/摄影
铁箱内文物包装分蓝布包盒装与包裹捆扎两种。包裹捆扎正逐年汰除、以蓝布盒取代。文物入盒或包裹之前,均以无酸纸包覆。铁箱内蓝布盒或包裹间的空隙,则以棉垫或木丝填实、避免晃动。
故宫副院长余佩瑾说,整理收藏瓷器蓝布盒时,如果里头还有瓷器,工作人员须把蓝布盒的扣子扣上。此次受惩处的一名工作人员便是因粗心忘了扣上扣子,导致另位同仁误会是空盒失手。
余佩瑾说,五月发生打破瓷器后,山洞库房八月便重新调整设计工作间,将原本动线混乱工作间,调整为分成铁箱暂存、实盒暂存、空盒暂存、文物整理等八区的工作区,让装有瓷器的“实盒”和空盒分区摆放,避免工作人员产生误会。
吴密察说,目前瓷器典藏是以包裹与蓝布盒贮存一件或多件文物,明年将逐步改善为“一物一盒”,内置棉垫或缓冲材料。此外,目前故宫瓷器文物都以铁箱作为储存空间,日后将“改箱为柜”,于库房增设防震钢质典藏柜取代铁箱。这些计画已列入明年年度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