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亚洲新闻台8月28日文章,原题:如果我们不再相信美国经济数据会发生什么? 美国每月发布的就业数据是衡量世界最大经济体健康状况最受关注的数据之一,金融市场走势可能会根据数据的表现而剧烈波动。美国劳工部8月1日公布的非农业部门就业数据显著弱于市场预期,仅几小时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称这些数据是“假的”,并下令解雇劳工部下属劳工统计局局长埃丽卡·麦肯塔弗。这是对独立的联邦统计机构——劳工统计局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要知道,该机构负责追踪就业、薪资和通胀数据,而这些关键数据能够反映美国经济的真实状况。
而就在上周,特朗普对美国经济机构发起了进一步攻击。他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他已解雇美国央行——美联储的理事莉萨·库克。对此,库克回应称,特朗普无权解雇她,她将继续履职。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关键问题:在特朗普对数据和相关机构发起“战争”的背景下,我们还能信任美国的经济数据吗?
机构独立性遭侵蚀
在解雇麦肯塔弗之后,特朗普提名了他的忠实拥护者——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的经济学家E.J。安东尼,此人曾提出,劳工统计局应暂停发布就业数据。就业数据作为观察美国经济的核心指标之一,能直观反映每月新增或流失的就业岗位数量。若缺失这一数据,数百万美国人将失去一个了解经济是在增长、放缓还是陷入困境的重要工具。
表面上看,将劳工统计局的负责人更换为特朗普的忠实拥护者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因劳工统计局规模庞大,拥有众多专业人员,且数据处理流程设有多重检查机制,该局局长并不能单方面伪造数据。因此,从本质上来看,此次的问题不在于一名官员被解雇,而是美国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在逐步削弱美国经济数据的质量与独立性。
数据正在“消失”
数据是一种公共产品,这意味着许多人从中受益,但使用者往往无力或不愿为此付费。因此,劳动力市场、通货膨胀或国内生产总值等关键数据都由政府收集和发布。高质量的数据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政策。例如,美联储会仔细研究劳工统计局的就业和通胀数据,以制定美国利率。
然而,数据本身正在消失。由于大规模裁员,美国数百个数据集和超过8000个政府网页已不复存在。这些数据是由纳税人资助、研究人员开展工作所依赖的公共资源。在政府停止维护这些数据后,为避免其彻底流失,并向公众开放共享,学术界已启动“数据拯救项目”(该项目通过提供协调平台、集中存储系统,并动员学术机构、志愿者与相关组织提供资源支持,来保障数据的完整、可访问性与未来可用性——编者注)。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政府削减预算使得员工被裁、调查样本减少、更新放缓,从而导致数据准确性下降,更多依赖估算。然而政府却以数据“不可靠”为由指责机构,甚至因此解雇官员。实际上,这种不可靠恰恰源于政府自身的削减措施。
卫星数据可靠吗
事实上,部分机构投资者早已利用替代数据获利。例如,一些对冲基金通过卫星图像统计沃尔玛停车场的汽车数量,预测季度销售额,并在官方数据公开前借此盈利。学术界有人开始研究这些替代数据是否也能帮助评估部分经济领域的表现。近期有一篇论文称,由于交易员普遍使用卫星数据,一些市场对政府发布的数据(如美国原油库存周度数据)有时已不再有明显反应。然而,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并非所有宏观经济数据都像原油那样与数万亿美元市场挂钩,因此交易员可能不会花费大量资源去分析其他数据。第二,替代数据仅供少数愿意付费的财力雄厚的投资者使用。对于大多数市场参与者而言,购买卫星图像数据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这就造成了数据获取的不平等,损害了市场公平性。
虽然人工智能的进步与太空商业化使得卫星数据愈发普及,但它距离取代手工收集的通胀数据或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仍需数年时间。因为后者生成的公共统计数据面向所有人,而非少数“有能力付费”的群体。(作者玛塔·霍明,林煜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