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女子喊了三年“肚子痛”,没人信!错过三次救命机会

Source

她反复去看医生,说自己“肚子痛得要命”,

但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便秘吧。”

或者:“可能是肠易激综合症(IBS)。”

她被当作小题大做的病人,被安慰、被劝回家。

直到两年后,一个完全无关的皮肤病复诊,才意外查出——她得了结肠癌。

此时,她只有43岁。

女子三年“肚子痛”,医生:检查正常

这名新西兰女性最早在2021年底看诊时,已经持续腹痛、腹胀、呕吐、腹泻多年。

那次她哭着告诉医生——“我真的被敷衍够了,我只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她那时已经四周掉了6公斤,几乎吃不下东西。

医生安排了血液、粪便检测和一次腹部B超,并给她开了药。

几天后,医生发短信告诉她:“检查结果都正常。”

她回复说药“挺有效”,但仍然每天腹泻。

到了2022年3月,他们又通过电话复诊一次。

医生依然认为,她的症状“符合肠易激综合征”,没必要进一步转诊。

从那之后,她再也没被建议做肠镜检查,也没再被任何医生当面复查。

错过了三次“救命的机会”

那位女性是在2023年9月向新西兰医疗投诉调查专员(HDC)提交投诉的。

那时,她已确诊。

一年半后,她去世。

她曾写下这样一句话:

“我不是在抱怨疼痛,我只是想要有人认真听我说。”

新西兰医疗投诉调查专员(HDC)在调查中发现,在短短四个月里——医生其实有三次机会能让她得到早期诊断:

1. 2021年12月:首次就诊时没有进行体格检查,也没记录体重;

2. 2022年初:短信沟通时,医生未建议面诊或转诊;

3. 2022年3月:电话复诊时,依然没安排进一步检查。

受委托进行调查的全科顾问医生Fiona Whitworth表示,“在医学常识中,一个成年人4周内减重6公斤已是明显危险信号。

“即使血检和B超正常,也应立即转诊胃肠科并安排肠镜。”

她指出,这名患者后来确诊的结肠癌,其实早期完全有机会被发现。

涉事医生解释:以为只是饮食问题

涉事医生在回应中说,他当时认为患者的体重下降,可能是由于“饮食限制”或“呕吐导致的摄入不足”。

她计划在拿到检查结果后再决定是否转诊。

但因为检测结果都正常、药物似乎有效,他便“得出了安慰性的结论”,没有再上报二级医疗系统。

他还说,根据当时地区的“肠镜转诊标准”,她“并不符合申请条件”。

Whitworth医生对此也指出,疫情导致面诊减少、多人接手病历等情况,确实增加了误判的复杂性。

但无论如何,“那6公斤的体重变化,本身就该是一个足够响亮的警钟。”

监察机构判定:医生违反病患权利守则

新西兰副健康与残障事务专员Vanessa Caldwell在最新裁定中指出:

“虽然情境复杂,但这并不足以掩盖事实——

“从2021年12月起,就已经存在应当转诊的充分依据。

“从2021年到2022年3月,共错过三次潜在的早期诊断机会。”

监察机构因此认定医生违反了《病患权利守则》。

Vanessa Caldwell要求该医生向患者家属正式书面道歉,并将信函交由HDC转达。

同时,调查报告也将送交新西兰医学委员会(MCNZ)备案。

这名医生目前已回到海外工作,并被责令完成针对年轻人癌症早期诊断的培训课程。

只是,这位病人没能等到那封道歉信。

有时候,医疗的失误并不是因为“没做什么”,而是因为“没有相信一个人真的在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