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近日,春秋航空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的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简称“25春秋K1”)在上交所成功发行。根据发行结果,规模为8亿元、期限为三年的本期科创债获得了3.03倍认购,票面利率“下破”2%,降至1.98%,不仅远低于其他信用债发行利率,更创下交通运输类民营企业和航空公司同期限债券的最低利率纪录。
2021年,上交所在全市场率先开展科创债试点。2022年5月,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上交所发布科创债规则指引,在制度层面正式推出科创债专项品种。公开数据显示,试点以来,上交所科创债稳健扩容、加速发展。截至目前,上交所市场累计服务300余家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超过万亿元,2022年至2024年年均增长率约为75%。
科创与民企身份获认可
时隔九年,春秋航空再次发债获得市场认可,一方面与当前债券市场中短端利率较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其长期稳健的经营质效密不可分。
近年来,全球航空公司普遍面临业绩承压、负债高企等问题。但得益于运力投放、客座率领先以及公司较为集约的发展模式,春秋航空在国内航司中率先走出亏损困境。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春秋航空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实现归属于股东净利润22.73亿元,利润规模居国内主要航司之首。
春秋航空财务总监陈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2年,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负债结构得以优化。过去两年,春秋航空在资产负债结构可控范围内,适当增加了资本开支,为应对正常的偿债和资本支出安排,遂进行本轮公开市场债券融资。
“当前货币政策环境相对宽松。在交易所、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支持下,债券市场发展较前几年更为良性。加之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加大,市场对民企的接受度改善,公司因此获得了良好的信用评级。”陈可表示。
去年12月,春秋航空获评企业主体信用等级AAA,成为继国内三大航和厦门航空后,第五家获AAA评级的航空公司,也是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民营航空公司。今年8月,春秋航空本次债券发行总额度20亿元获得证监会批复,预计未来相关债券将持续择机发行。
“在此环境下,我们也想试探市场对我们债券的接受程度。”陈可告诉记者。
从发行主题来看,本期债券明确结合了科技创新属性,体现了春秋航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力度,以及民航业依托科技实现服务升级的行业背景。
公司方面,今年上半年,春秋航空顺利完成DeepSeek R1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将其应用于民航安全风险分类等业务场景。公司内部多个业务板块引入AI,进行效率提升和质量保障。在民航业务上,春秋航空利用AI进行飞行路径优化、飞行流程集约化等,有效减少碳排放。
持续增强AI能力,确保AI与民航业务深度融合,需要加强数据采集、监控、模拟、分析与输出,因此本次债券发行也符合公司利用科技提质增效的科创债发行宗旨。
据悉,本期债券将被纳入科创债ETF指数,有望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科创债市场发展,开创航空公司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先河,也充分反映出监管部门、投资者与市场对公司创新能力与长期价值的高度认可。
乘民航复苏东风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从筑底走向复苏,国内资本开支节奏逐步回升,文旅商旅频次已逐步恢复。加之国家推动各行各业“反内卷”,减少交通运输等公共事业政策性亏损的总体号召,民航业在经历五到十年的调整期后,或将迎来转机。
同时,我国航司在过去几年逆势布局飞机和航线等资产,为行业回暖做好了充分准备。
陈可告诉记者,在航线布局上,春秋航空正加大上海、广州、深圳等高密度航线的投放力度;对于低密度航线,公司也通过持续市场运营甚至补贴等方式培育市场。国际航线方面也处于持续恢复中,欧美航线客流的恢复承接了亚太地区过去两年的回暖势头。
谈到国内航司复苏,陈可认为,春秋航空通过集约化管理已率先走出困境。随着行业利润改善节点的临近,整个行业有望呈现复苏态势。
“航空业正从低谷向上爬升,今年已看到部分行业利润改善的迹象。”陈可表示:“过去两年或许是春秋表现稍显突出,但今年大家都在向好发展。”
陈可还指出,虽然春秋在航司中率先实现盈利,但若行业整体不佳,公司也难以独善其身。随着欧洲、北美地区航线逐步恢复,全球经济逐步走出困境,行业将整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