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红娟 编辑/张广凯)
11月27日,房地产行业标杆企业万科遭遇股债双杀,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截止11月27日收盘,万科A、H股股价再创新低,万科A报5.47元/股,跌幅达7.13%;万科企业报3.58港元/股,跌幅达7.73%。与此同时,万科旗下多只境内债盘中跌停,美元债报价跳水。
消息面上,万科曾于11月26日晚间发布债券展期公告,将于2025年12月10日召开“22万科MTN004”债券持有人会议,对本期债券展期相关事项进行审议,该债券本金兑付日为2025年12月15日,债券余额20亿,年利率3%。
这家曾被视为“房地产行业精神领袖”的企业,因偿债压力被迫选择展期,触发投资者对其信用状况的深度担忧。
“严格来说,若展期在兑付日前获得通过,不构成实质违约。”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但展期行为本身是企业偿债能力不足的信号,“对公司信用造成很大伤害,投资机构对公司偿债能力的信任度严重下降,不利于后期的融资。”
卢文曦也表示,债务到期本应正常偿还,选择展期本身就意味着存在风险,或暗示存在无法按时偿还的可能性,展期仅能为企业争取一定的还款时间。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精神领袖”,万科的债务问题对行业的冲击远超单一企业。刘水进一步指出,购房者对万科将缺乏信心,万科的销售也将受到很大负面影响,进而也将影响万科的销售和回款,从而使万科的经营将雪上加霜。对行业来说,万科是房地产行业标杆企业,曾是房地产行业的精神领袖,如今也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将是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沉重打击,不利于房地产行业预期的改善,不利于房地产行业信心提升,不利于房地产止跌会稳。
市场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此次展期的“22万科MTN004”只是万科短期偿债压力的冰山一角。
根据统计,2025年12月万科境内债到期余额达57亿元,其中除本次拟展期的20亿元“22万科MTN004”债券于2025年12月15日到期外,仍有37亿元的“22万科MTN005”需按期偿还,到期日为2025年12月28日。
未来两年更是万科的偿债高峰,2026年境内债到期规模超120亿元,2027年则面临70亿元海外债及30亿元境内债的兑付压力。
在过去,万科并非没有债务压力,只是得益于充足的现金流和大股东深铁集团的持续输血,万科至今没有出现任何债务违约,也未试图通过债务展期延缓债务压力。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12日,深铁集团已累计向万科提供借款达307.96亿元,其中,165.22亿元用于借款偿还12笔公开债券的本金或利息。
但此次“22万科MTN004”债券展期,标志着大股东深铁将可能不再向万科借贷供其还债,而是让万科以市场化方式、以自己的力量化解债务。
事实上,深铁不再为万科兜底一事早有征兆。在11月2日晚间,万科曾公开披露与第一大股东深铁集团签署了《关于股东借款及资产担保的框架协议》(以下称《协议》),约定从2025年以来至2025年度股东会召开日为止期间,公司拟向深铁集团申请不超过220亿元的借款额度。
自2025年伊始截至目前,深铁集团已累计为万科提供了8笔无抵押借款,这些借款的额度总计达203.73亿元,而万科实际提款的金额则为197.1亿元。
由此不难推算,在上述《协议》签订之后,万科还能从深铁集团处获取的无抵押贷款额度,仅剩下22.9亿元。
“万科后续将以市场化方式、更多依靠自己力量来化解债务。”刘水指出,外部的输血或告一段落,后续的化债方式更多是展期、出售资产、再融资、债权股等。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市场对万科现金流的关注属正常反应,但需客观看待其应对能力。他指出,万科近年在经营类业务(如持有型物业)方面表现积极,资产盘活工作已有进展,现金流状况正在改善;同时,深铁的支持仍为其提供了发展通道,管理层经验丰富,后续需加强债务处置预案研究与投资者沟通。
“万科拥有优质的资产项目,如一线城市的持有型物业、核心区域项目等,这些资产可通过抵押或出售缓解压力。”严跃进表示,企业需积极学习其他房企的化债经验,如龙湖的资产盘活、保利的再融资等,高效推进债务处置。
不过,卢文曦也提醒,万科持续通过出售优质资产偿债导致优质资产减少,也会影响市场对其偿债能力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