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锅! 中国高材生耍小聪明薅铁路漏洞 3年狂赚148万 结局凉透!

Source

把自己"薅"进监狱

小聪明用对了地方,或许能让一个人顺风顺水,但要是用错了,分分钟毁了一个人。

这句话,用在中国留学生刘丽和余婉琴身上刚好,她们就因为耍了点小聪明。赚了148万,结果把自己送进监狱了!引起海外华人极大关注!

这是怎么回事呢?

26岁的刘丽和25岁的余婉琴是两个英国留子,一个在利兹读硕士,一个学英语教学。

在英国留过学的人应该都知道,英国的火车晚点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大家看似情绪稳定,而是实在没招儿了...

但在大家嘴里的一句梗,居然让她俩想出来了“发家致富”的路子?!

2021年,刘丽和余婉琴偶然发现英国铁路公司的“延误赔偿制度”(Delay Repay)有个漏洞,那就是系统不会自动核对乘客是否同时申请了“退票退款”和“延误赔偿”。

于是,她们动起了歪心思:先“假装退票”,拿到退款;等火车晚点,再申请“延误赔偿”。

换句话说,同一张票,一鱼两吃。

起初,两个人也就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小打小闹, 但人性的贪婪很快就占领的高低,“赚快钱”的刺激感让她们彻底上瘾。

刘丽和余婉琴开始啥也不干,成天“研究”火车:哪条线路最容易晚点、哪家铁路公司赔得快……

她们甚至提前买好票,“埋伏”延误。

为了扩大“业务”,她们甚至伪造了16个虚假身份,注册十几个银行账户,用20张SIM卡切换号码、反复申请。

短短3年内,刘丽就共获利141,031英镑(约133万人民币),余婉琴赚了15,712英镑。

她们已经薅得不知天地为何物了,以为自己发现了一个“没人管的小漏洞”。

可她们忘了,再精巧的系统,也逃不过大数据的眼睛。

这天,英国铁路公司突然发现,部分账户的申请记录高度雷同,相似的路线、时间、操作模式。

一条条线索汇聚,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地方:利兹。

警方很快就锁定了这两个留学生,上门时,刘丽账户中还躺着14万英镑非法收入,两人被当场逮捕,被控共谋诈骗罪与持有犯罪财物罪。

利兹刑事法院上,法官霍华德·克劳森(Howard Crowson)当庭斥责:“你们发现了制度漏洞,却选择滥用它。  伪造身份、掩盖资金——这不是一时糊涂,而是有预谋的欺诈。”

最终,刘丽被判入狱30个月,余婉琴因涉案较轻,被判17周监禁。

两人当庭痛哭认罪,律师说她们“极度悔恨”,希望能早日回国与家人团聚,但为时已晚。

消息传出,英国留学圈一片哗然:有这脑子,干啥不好,非要薅火车?就是因为有这些人的行为,让守规矩的留学生都背黑锅!

在英国,任何形式的欺诈都是刑事犯罪。一旦留下案底,不仅签证可能被吊销,学业、就业、移民身份都会被“一刀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