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AI泡沫的讨论热闹非凡。关于AI是不是泡沫,本质讨论是高额的CAPEX能否变成规模化的收入,能否带来与预期相符的回报。
“真正的泡沫并非AI技术本身,而是脱离实际的宏观叙事与空谈的愿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说,只提AI之名却无实质落地是首个要被戳破的泡沫。
百度最新发布的季度业绩,显示出AI已经不只是远景叙事,而是驱动增长、重塑收入结构的核心引擎。
第三季度,百度首次披露了AI相关的业务。数据显示,AI新业务同比增长超50%,达到100亿元左右。其中,AI云收入同比增长33%;AI应用收入达26亿元;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2%达28亿元。
百度正以这份“全面内化与重构”的AI成绩单,向市场证明其AI转型已进入实质性收获期,AI技术正从概念走向日常应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真正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业务质变:AI不再是未来的“远景”
AI新业务产生的100亿元收入,占百度第三季度总收入的比重为32%,这意味着,百度的收入结构发生了质变。
AI业务的突飞猛进,源自于百度“内化AI”的战略选择,即不将AI视为外在的工具,而是视为重构业务的引擎,将前沿AI技术系统性地转化为助力C端生产力和赋能B端效能的规模化应用。
在C端业务层面,当外界对AI的认知还停留在聊天机器人时,百度已经将其最核心的搜索业务进行了彻底重构。
这种改造并非在搜索结果中插入AI摘要,而是将搜索从一个以文字和链接为主的互联网应用,转化为以富媒体内容为核心的AI应用。现在,百度搜索绝大部分的搜索结果由AI生成,首条结果的富媒体覆盖率已达70%。
AI重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数字人在电商场景中24小时直播带货,智能体通过提升用户参与度、优化互动模式并提高投资回报率,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占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的4%提升到18%,成为在线营销业务中增长最快的新引擎。
国海证券的研报认为,利用AI搜索推动营销业务从CPC模式转向CPS模式,能够拉高盈利上限。
在生产力工具领域,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这两个累计服务超10亿用户的国民级应用,通过深度集成GenFlow 3.0智能体,升级为具备全局记忆与主动服务能力的智能生产力平台。目前,GenFlow 3.0的用户数已超过200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通用Agent。
针对产业端,百度AI选择深入各行各业的核心环节、关键场景。
正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一次访谈中提到的,“中国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我们应用场景多,很多需求我们知道、很多场景我们有,在这些场景当中,如果能大幅度提升效率的话,竞争力就完全不一样了,对经济增长贡献也是会显而易见的”。
这一思路直接体现在百度伐谋的设计中。作为全球首个可商用自我演化超级智能体,"百度伐谋"借鉴进化算法,能在数天内模拟自然界亿万年进化过程,自主发现人类难以察觉的全局最优解,开创了“人类定义任务、智能体持续寻优”新范式。
依托百度智能云深厚的产业落地基础,目前,伐谋已在多个产业难题中验证价值:在中信百信银行实现特征挖掘效率提升100%,风险区分度提升2.41%;在鄂尔多斯交通治理中,使车均延误再降5%。发布仅数小时即吸引超1000家来自交通、能源、金融、物流等行业企业申请测试,展现出广泛的产业应用前景。
在B端场景中,数字员工广泛的应用,也是帮助企业降本的关键。百度的AI数字员工,涵盖营销经理、还款助理、课程顾问、招聘专员等核心业务职能。传统Agent工具常囿于机械应答、流程僵化、跨平台数据割裂等瓶颈。数字员工作为超越传统Agent的新型生产力,能够精准满足各行业场景的专业化、个性化需求。
AI的赋能还从数字世界延伸至物理实体,在现实场景中持续创造价值。
第三季度,萝卜快跑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达310万,同比增长212%,截至11月,累计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1700万。今年以来,萝卜快跑加快全球化布局,先后获迪拜首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阿布扎比首批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许可;10月,萝卜快跑与PostBus达成战略合作,将在瑞士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AmiGo”。
全球遍地开花的合作不仅证明萝卜快跑技术实力获得了广泛认可,更意味着百度已经建立起可复制、可扩展的商业模型。
从搜索重构到数字员工,从产业解法到自动驾驶,百度正在证明:AI的价值不在于技术本身有多先进,而在于它解决实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这才是从“技术概念”跨越到“商业现实”的关键。
千亿投入,筑起“全栈”护城河
百度C端与B端应用的迅速增长,其背后是全栈式技术底座构筑的护城河。从底层芯片、框架到上层模型、应用,百度打通的完整技术路径,不仅支撑着现有业务的稳定运行,也让AI业务有了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回报与价值创造的潜力。
在技术栈的最底层,芯片是AI能力的物理基石。百度自研的昆仑芯已经在实际业务中证明了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不久前举行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新一代昆仑芯M100、M300发布,M100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做了优化,M300 定位高端,兼具强推理与强训练能力,分别于2026年初和2027年初正式上市。
昆仑芯不仅支撑着百度内部庞大的AI业务需求,作为独立的硬科技产品也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包括在互联网、金融、能源、交通和教育等多个行业广泛落地,拥有招商银行、南方电网、吉利汽车以及国内头部互联网大厂和运营商等上百家客户,还中标了中国移动10亿元级别的大单。
在芯片之上,百度飞桨深度学习框架是全栈技术体系中的关键一环。飞桨通过降低AI技术的应用门槛、更完善的工具链和开发环境,构建起活跃的开发者生态。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5年9月,飞桨文心生态开发者已达到2333万,服务企业达到76万家。
这种生态优势正在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开发者选择飞桨,又进一步丰富了其应用生态,从而为百度AI业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活力。
而在模型层,文心大模型系列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演进,已经在理解、生成、推理和记忆等核心能力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在LMArena文本排行榜上,文心大模型5.0-Preview排名全球第二、国内第一,超越GPT-5-High等主流模型,同时,在创意写作、复杂长问题理解等方面表现突出。
更重要的是,文心大模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度融入到了百度的各项产品与服务之中,从搜索到云服务,从内容创作到产业解决方案,文心大模型正在成为百度AI能力的“智慧大脑”。
全栈自研,意味着掌握各个环节技术的百度,能够实现端到端的深度优化。从芯片指令集到框架算子,从模型结构到应用场景,各技术层级协同设计提升整体系统性能。
AI云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正是这种全栈优势的体现。芯片提供高效算力,框架优化开发效率,模型提升智能水平,三者协同作用下,百度智能云能够为客户提供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的AI服务。这有助于百度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百度技术护城河的筑造,源自长期的战略投入。根据最新财报电话会透露,自2023年3月发布文心一言以来,百度在AI领域的投入已超过1000亿元,百度还明确表示未来还将持续加大AI投入。
从“技术叙事”到“商业闭环”
近期,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在内,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上调了对百度的评级与目标价。
随着百度在AI领域的持续深耕与商业化成果的逐步显现,如何重新认识百度的短期、中期、长期价值,以什么样的价值体系重估百度,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重新认识百度的未来发展路径以及长期价值。
首先是“技术到商业”的闭环能力。不管是AI原生营销的增速、AI应用的收入还是AI新业务占收入的比重,都已经表明百度在AI领域具备了商业闭环的能力。
与此同时,百度AI业务的商业模式也变得更加具备持续性、更加健康。比如,百度在C端推动的AI应用多采用订阅制模式,和传统技术行业里采用的项目制相比,订阅制不仅收入可预测性强,更能通过持续服务建立用户粘性。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伴随 AI 对其广告系统的改造进入后半程以及同比基数的走低,百度核心的收入与非 GAAP 经营利润有望在4Q25实现环比改善。
第二是,自我进化的能力。在AI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单一技术突破的优势往往是短暂的。百度通过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四层架构的协同,构建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动态系统。
自我进化动力,源于两个相互嵌套的循环。一是技术内部的循环,芯片算力的提升为框架优化提供基础,框架效率的提高加速模型训练与迭代,模型性能的提升又拓展了更复杂应用场景的可能性,进而对芯片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应用驱动的反馈循环,当技术在垂直行业落地,实际场景中积累的用户数据、行业知识与业务反馈,反过来为模型优化、框架调整和芯片设计提供方向与依据。
由此,内部的技术升级与外部的场景反馈相互驱动,使整个体系在与现实的交互中获得了持续演进的生命力。
第三,往更长远的未来看,AI的竞争或许是生态的竞争。百度AI战略的价值不止于在自身,还在于其“外部性”,即连接与赋能企业、开发者的范围与深度。
百度的千帆大模型平台、飞桨开源框架、文心智能体平台,都在做这样的事。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开发者基于百度的模型与工具进行开发时,它便从一家技术公司,演进为整个AI生态的规则定义者与赋能中心,其价值也将持续放大。
百度目前所展现的,是一条兼具技术纵深与商业节奏的转型路径,其价值重估仍处于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