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与“低利率、低息差、高风险、强监管”的行业挑战,兴业银行于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韧性凸显、稳中有进的业绩答卷。
核心业绩指标稳健,盈利能力边际修复
截至2025年6月末,兴业银行资产规模突破10.61万亿元,存款余额增长6.10%,贷款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在净利润方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31.41亿元,同比增长0.21%,增速较一季度由负转正。
在息差普遍收窄的行业背景下,兴业银行净息差为1.75%,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1.42%)。通过优化负债结构、压降高息存款、拓展低成本结算性资金,该行一般性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0个基点,同业存款付息率下降54个基点,有效对冲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稳住利息净收入基本盘。
除了关键经营指标保持平稳,兴业银行更以国家战略为引领,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锻造差异化竞争力。在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贷款余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不良率均低于对公贷款平均水平,显示出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的均衡能力。同时,该行在客户服务、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零售与对公客户数量稳步提升,核心业务板块协同增长。
这份中期业绩不仅体现了兴业银行以“价值银行”为战略目标的结构性变革成果,更折射出其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过程中的持续努力与战略定力。透过数据可见,兴业银行正在以扎实的经营底色和清晰的战略布局,稳步书写高质量发展的高阶路径。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风险成本持续下降
兴业银行坚持“管好风险再做业务”的理念,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634.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16亿元;不良贷款率1.08%,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关注贷款率和逾期贷款率分别为1.66%和1.53%,分别较年初下降0.05和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28.54%,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在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等重点风险领域,该行新发生不良同比分别下降46%、100%和7.5%,风险峰值已过,资产质量拐点进一步确认。同时,减值计提同比下降12.19%,业务管理费下降0.22%,实现风险成本与管理成本“双降”。
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4.58亿元,同比下降2.29%,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29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1.41亿元,同比增长0.21%,增速较一季度由负转正,这在息差收窄的行业背景下尤为不易。利息净收入737.55亿元,同比下降1.52%,主要受息差收窄影响,但通过加强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有效控制了净息差降幅。
深耕“五篇大文章”,赋能高质量发展
兴业银行围绕国家战略,深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业务结构向“轻资本、轻资产、高效率”转型。
在科技金融方面,公司以高标准建设为行动主线,锚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截至报告期末,合作科技金融客户34.4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07%;科技金融融资余额2.01万亿元,增长14.18%;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11万亿元,增长14.73%,贷款不良率0.97%,低于企金贷款平均水平,均位列股份制银行第一。
绿色金融是兴业银行的传统优势。公司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产品与服务创新实践。截至报告期末,合作绿色金融客户8.65万户,增长20.36%;绿色金融融资余额2.43万亿元,增长10.71%;绿色贷款余额10,756.26亿元,增长15.61%,余额保持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位,不良率0.57%,低于企金贷款平均水平。公司深耕“降碳减污”重点领域,推动“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并设立“战略与ESG委员会”,强化政策支持和人才建设,持续优化“集团多元产品+双碳服务专业产品+重点行业解决专案”三个层级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
普惠金融方面,兴业银行围绕“区域+行业”经营策略和“产品线上化、场景数字化”双主线,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5,849.32亿元,增长5.22%;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3.07%。公司持续优化“兴速贷”产品体系,并精耕“兴业普惠”平台,注册用户增至50.06万户,增长30.20%,累计解决融资需求4,415.50亿元。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涉农贷款余额5,294.02亿元,增长7.31%。
在养老金融领域,该行积极响应国家应对老龄化战略,推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板块融合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60周岁及以上客户达1,086.43万户,增长6.75%;综合金融资产超1.11万亿元,增长6.73%。个人养老金开户数719.14万户,位居同业前列,并创新落地全国首单养老床位使用率挂钩贷款。
对于数字金融,兴业银行坚持“科技兴行”方略,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构建“6+X”AI能力体系,打造12类AI应用范式。手机银行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8.40%,兴业普惠注册用户数增长30.20%。公司自主研发绿色金融业务系统与双碳管理平台,已录入4.9万户企业碳账户和518.72万户个人碳账户。
锻造核心能力,构建价值银行
报告期内,兴业银行持续提升“战略执行、客户服务、投资交易、全面风控、管理推动”五大核心能力,以此穿越低利率周期,支撑价值银行建设。
战略执行能力方面,兴业银行聚焦“轻资产、轻资本、高效率”目标,重塑价值创造模式,从“高收益资产-高成本负债”转向“低成本负债-稳收益资产”组合。在“做强负债”上,各项存款余额5.87万亿元,增长6.10%,企金和零售存款均实现大幅增长,付息率逐步下降。在“做优资产”上,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加快绿色、科技、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资产投放,各领域贷款同比多增显著。在“做大中收”上,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2.59%,投行、资管、财富和托管业务均实现良好增长。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市场排名第二,境外债券承销规模位列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
客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该行聚焦“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健全分层分类经营体系。零售客户数达1.12亿户,增长1.63%,其中双金客户、私行客户分别增长8.34%和9.40%,有42.07万户零售基础客户提升至双金及私行客户。企金客户数160.08万户,增长4.26%,潜力及以上客户、价值客户分别增长5.57%、6.32%。同业客户方面,公司基本实现对境内主要行业同业法人客户的合作全覆盖,致力于成为同业机构的“四个主办”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多层次、多元化产品服务体系,更好覆盖城乡、衔接境内境外、融合线上线下,有效满足‘大中小微个’各类客群、‘老中青幼’全生命周期需求。” 这指明了兴业银行在客户服务上秉持的理念。
投资交易能力不断完善“研究-决策-执行”一体化机制,畅通“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价值循环链。公司灵活把握市场波段机会,在债券和FICC领域取得较好成效,持续推进“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融合发展。转型投行FPA达3.26万亿元,增长7.55%。兴银理财管理规模保持市场第二,兴业基金和兴业信托管理规模也实现快速增长。
全面风险控制能力持续做实。该行树立“管好风险再做业务”理念,构筑“研究+业务+风险”三位一体研究赋能机制,并推进风控数字化转型。在重点领域风险化解上,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信用卡和零售贷款的风险状况均得到有效控制或改善。吕家进指出,“清醒认识银行是资金密集、风险易发的行业,必须始终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永恒主题,强化各类风险全面管、前瞻防、系统治,持续完善合规内控体系。” 这充分说明了兴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底线思维和系统化策略。
管理推动能力显著提升。兴业银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全面数字化转型高效赋能业务发展,手机银行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8.40%。同时,一体推进“三基”(基层员工、基本制度、基础管理)“三化”(管理标准化、营销体系化、运营数字化)建设,为基层减负赋能。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健全“外引活水+内育栋梁”的双向赋能体系,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并通过“兴飞跃”、“兴火·燎原”等竞赛机制激活人才活力,持续推进“科技人才万人计划”、“绿色金融人才万人计划”等人才计划。
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兴业银行业绩报勾勒出一幅稳健中求进取、挑战中寻机遇的画卷。通过深耕“五篇大文章”和持续锻造核心能力,兴业银行不仅有效应对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中展现了作为主流银行的责任与担当,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着兴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