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米其林拒绝墨尔本,新西兰拿下米其林大洋洲首站!

Source

摘要小记

01米其林拒绝墨尔本

墨尔本一直被誉为“南半球的美食之都”。但这一次,象征餐饮界最高荣誉的米其林指南,却没有选择这座以多元料理和匠心餐厅闻名的城市。经过长达数月的角逐与游说,米其林最终宣布,首个大洋洲版本将落地新西兰,而非澳大利亚。

02白天行车开灯新规,假的

最近,一条所谓“澳洲最新交通法规”在社交媒体上疯传,称:从11月起,全国司机在白天行车若不开车灯,将被罚数百澳元!然而,事实证明,这完全是假的。

03免手续费新规或让所有人买单

澳洲RBA正在考虑全面禁止商家收取刷卡手续费,听起来像是个好消息,但业内人士警告:如果这项改革真的实施,最终可能导致所有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甚至连用现金的人也要“为别人买单”。

04越来越多澳洲人饿着过日子

最新的Foodbank《2025饥饿报告》显示,多达20%的澳洲家庭正在跳过正餐、甚至连续几天吃不上饭。

1

米其林拒绝墨尔本

在全球顶级美食地图上,墨尔本一直被誉为“南半球的美食之都”。但这一次,象征餐饮界最高荣誉的米其林指南,却没有选择这座以多元料理和匠心餐厅闻名的城市。经过长达数月的角逐与游说,米其林最终宣布,首个大洋洲版本将落地新西兰,而非澳大利亚。

据《太阳报》报道,Visit Victoria与Crown集团以及多位知名厨师、餐饮业巨头曾合力推动,让米其林落地维州,原计划让墨尔本成为全球第38个有米其林评级的城市。尽管维州政府积极争取、甚至出资洽谈,但最终仍不敌新西兰方面的强势出手,后者投入约630万澳元,成功“截胡”。

业内人士感叹,这不仅是墨尔本的遗憾,更是整个澳洲餐饮业的错失。毕竟,米其林星级体系被公认为全球最具权威的美食评价标准,匿名评审、严苛打分,几乎是所有顶级厨师的终极梦想。相比之下,澳洲本地的Good Food Guide早已被业界诟病“标准模糊、影响力下滑”,就连名厨Ben Shewry都直言“星级评定体系早该升级”。

而如今,新西兰将在明年6月正式发布首版米其林指南。届时,奥克兰与惠灵顿的餐厅将迎来国际评星,而墨尔本那些在全球排名前列的餐厅——从Attica到Vue de Monde——只能继续“无星闪耀”。有评论称,维州这次的落选,也提醒了澳洲:若想守住“美食之都”的名号,就不能再错过下一个机会。

2

白天行车开灯新规,假的

最近,一条所谓“澳洲最新交通法规”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内容称:从11月起,全澳司机在白天行车若不开车灯,将被罚数百澳元!这条“消息”在TikTok和Facebook上引发轩然大波,不少司机还以为自己错过了新规。然而,事实证明,这完全是假的。

Astor Legal的刑事律师出面辟谣,直言这条“新规”是彻头彻尾的虚构。“根本没有任何法律要求司机必须在白天开车灯。”Singh指出,近期AI生成内容越来越多,不少所谓的“新闻”其实是算法编造的假信息。他还透露,已有民众在法庭上引用AI虚构的案例,造成严重误导。

根据《道路法规》,白天驾驶无需开灯,但若滥用远光灯(high beam),会因“眩光危害其他司机”而被罚款。具体规定为:与前车同向行驶距离小于200米,或与对向来车相距不足200米时,必须切换回近光灯,否则可能被罚。也就是说,真正会被罚的,是“乱开远光灯”,而不是“白天不开灯”。

事实上,这并非AI假新闻第一次搅乱司机群体。上个月,又有文章声称“开车吃东西将罚1500澳元”、“60岁以上司机夜间禁驾”,引发恐慌。对此,澳洲交通部门再次澄清——全是谣言。目前并无类似法规出台。交通部门呼吁公众:如遇可疑“新规”,应以官方政府网站为准,不要轻信社交媒体上未经核实的AI生成内容。

3

免手续费新规或让所有人买单

澳洲人平时去咖啡馆、外卖店或酒吧点餐时,常常在结账时被加上几毛到几块的“刷卡手续费(surcharge)”。如今,澳洲储备银行(RBA)正在考虑全面禁止商家收取这笔费用——听起来像是个好消息,但业内人士警告:如果这项改革真的实施,最终可能导致所有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甚至连用现金的人也要“为别人买单”。

目前,澳洲消费者每年在刷卡附加费上花掉约12亿澳元。RBA认为这笔费用机制已不合理,且随着现金交易减少,大多数商家对借记卡(debit)与信用卡(credit)收取相同费率,使消费者难以分辨、也缺乏透明度。RBA主张取消附加费,让支付更简单、更公平。然而,小商家却不这么认为。西悉尼一家披萨餐厅的老板表示,自家每年光是刷卡手续费就高达1.3万澳元,如果不能向顾客收取附加费,就只能直接提高菜价来消化成本。

多家行业组织也指出,这项措施可能“好心办坏事”。澳洲酒店协会(AHA)警告,取消附加费后,信用卡用户将“什么都不付”,而现金或借记卡用户却得被迫分摊手续费。便利店协会(AACS)也表示,现行系统早已偏向大型连锁与国际支付机构,若再禁止附加费,小商户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对于利润率低于4%的行业(如旅行社),这甚至可能成为“灭顶之灾”。

有专家呼吁RBA谨慎行事,建议采取更细化的措施,比如:仅取消借记卡附加费、强制支付机构公开收费标准、或延迟执行一年,让小商户有时间调整系统。否则,一旦附加费被全面取缔,澳洲人可能发现:无论你用现金、借记卡还是信用卡,咖啡、外卖和酒馆餐都比现在更贵。目前,储备银行已将最终决定推迟到明年3月,行业的反对声浪仍在持续。

4

越来越多澳洲人饿着过日子

澳洲物价飞涨让越来越多人吃不消。最新的Foodbank《2025饥饿报告》显示,多达20%的澳洲家庭正在跳过正餐、甚至连续几天吃不上饭。这意味着有约350万人正经历“食物不安全”——也就是不知道下一顿饭从哪来,或不得不放弃营养餐,只能依靠廉价速食度日。

报告指出,受冲击最严重的群体是租房者与低收入家庭。近一半租客承认曾经饿过肚子,其中三分之一被迫跳过一餐来支付账单。对有孩子的双亲家庭而言,比例也上升到39%;而在单亲家庭中,更有高达68%的家长表示“连温饱都难以维持”。许多人坦言,自己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

造成这场“饥饿危机”的原因并不难找,房租、电费、燃气、交通与食品价格全部飙升,而工资却跟不上通胀。Foodbank首席执行官Kylea Tink直言,这是一场“完美风暴”。据金融网站Finder统计,澳洲人平均每周的超市花费已升至209澳元,比去年同期高出近10%。一些家长家庭的每周杂货支出更高达264澳元,许多人不得不削减水果、蔬菜、蛋白质等基本食材。

查中,不少受访者表示,他们开始依靠“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分期来买食物,甚至刷爆信用卡。有人说自己常靠“吐司豆罐头”“泡面”“随便拼盘”应付晚餐;还有人笑中带泪地说,“我偶尔会去翻我妈冰箱,她的冷冻肉是我的救命稻草”。Tink呼吁政府立即介入,与食品行业和慈善机构合作,把被浪费的食材转向救助渠道,“澳洲产的食物足够养活全澳三次,我们不该让任何人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