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归来

Source

11月,胡歌新电影上映,

片中,他饰演一名父亲,

为寻找自己被拐卖的孩子,

只身深入人口贩卖的黑链条。

他说,

“如果是做了父亲以后接到这个剧本,

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去尝试。”

胡歌接受一条采访,谈起女儿时总会难掩笑意

新片《三滴血》中,胡歌饰演寻子的父亲“驯鹿”,角色形象极为突破

现实里,他是一名新手爸爸,

2023年迎来女儿降生后,

和所有忍不住“晒娃”的父母一样,

他会在社交媒体分享与女儿的日常——

第一次抱女儿,像“抱着块豆腐”,

“就怕一晃把她给晃坏了”;

在工作间隙收到家人发来女儿的睡脸,

眼眶就湿润了……

工作之余,他全情投入带娃。

另一面,作为演员的胡歌,

近些年不断在挑战小众题材。

11月,一条在上海见到了胡歌。

他谈起入行二十余年来的起伏:

“如果人生是一趟列车的话,

我肯定还是想多多下车去走一走、看一看,

再重新回到列车上,继续前行。”

以下是胡歌的讲述。

2023年,胡歌在社交媒体分享女儿降生的消息:“我当爸爸啦,母女平安,向大家报喜”

有了孩子以后,我觉得人会变得特别敏感,让我的很多神经又长出了新的触角,感觉所有的毛孔都打开了,对整个世界的感知都打开了,因为你等待着去迎接和拥抱一个新的生命。

我以前是特别随性自由的一个人,骨子里特像一个游牧民族,没办法在一个地方呆很长时间,没工作也喜欢到处跑。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就像风筝收了线的那种感觉。

我开始对有些事情变得无所谓了,但对有些事情变得很有所谓。我知道现在什么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本来不太去争取的一些东西,比方说时间,我现在就特别争取,我得把剩下的时间留给孩子。

去年父亲节,胡歌曾晒出自己与父亲的合影。他谈到:“如今真正成为了父母,才能感受到这两个字有多重。”

如果是做了父亲以后才接到《三滴血》这个剧本,我想我一定会犹豫的,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去尝试。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个失去孩子的父亲,用一种以恶制恶的方式去寻找自己的孩子,结果被卷入一张更大的网。

我演的大部分电视剧里面的角色,通常都会带有一些主角光环,但是我在电影的世界里可能会更任性一些。电影不只是给大家造梦的,让大家看到世界的更多面、人性的更多面——这也是我总是在大银幕上愿意去冒险和试错的原因。

我演的大部分电视剧里面的角色,通常都会带有一些主角光环,但是我在电影的世界里可能会更任性一些。电影不只是给大家造梦的,让大家看到世界的更多面、人性的更多面——这也是我总是在大银幕上愿意去冒险和试错的原因。

胡歌饰演的“驯鹿”人物原型,源自导演康博在一档节目中看到的真实故事

“驯鹿”这个角色很吸引我,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可以被简单地贴上黑白标签的人。一只无形的手在掌控他的命运,但他一直在这样的环境和命运中挣扎,他人性黑暗的那一面——他的自私、他的脆弱,也在和他人性光辉的那一面——他的良知、他的勇气在斗争。

从看到剧本到正式开拍,隔了有半年时间,这半年里我和导演对于剧本和人物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导演之前就搜集了大量关于这条黑色产业链的资料,也对一些真实从事过这个行业的人进行了暗访。

我反复地研究学习这些资料,对这个行业和人群有了基本的认识。至于驯鹿具体的人物形象,我再靠自己的体会和想象,以及现场开拍后环境和对手带给我的感受去塑造。

胡歌解读片中“驯鹿”为救孩子不惜深入犯罪组织的原因:“他从牢里出来,原来的家庭已经抛弃他了。他心中作为父亲的爱、作为丈夫的责任是没有地方安放的,充满内疚和自责。”

从“驯鹿”这个角色来理解父爱,就像他的这个绰号一样,首先是一种动物的本能。我相信大自然里所有的动物,作为父母,都有一种保护自己孩子的最原始的冲动。与此同时,对于大部分父亲来说,他在选择要保护孩子的时候,可能都会有自私的一面,这个就是我们人性的复杂。

在理智和情感之间,平衡常常是不容易找到的。他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灭亡中坚持尊严。他让我看到一个更立体的人,驯鹿也会让我反思,我们在看待别人或看待自己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带着更多的包容?因为当下的我们总是太轻而易举地给别人贴上标签了。

2019年《南方车站的聚会》中,胡歌首度担任电影男主角,挑战犯罪题材

不论是驯鹿,还是之前《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的周泽农,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不断在环境中博弈与挣扎的边缘人物,但你又能在他们失意的人生中,找到温暖和光辉的那一面。这种尝试和挑战的机会非常难得。

《三滴血》路演现场,胡歌破例收下粉丝送的大湾鸡玩偶:“这个我女儿会喜欢!”

你问现阶段对表演的“野心”,倒是没有,但可能有点私心。等孩子再长大一点,她去上学的时候,会跟同学说“这个是我爸爸演的”。

现在没有工作的时候,我早上很早就会起来了,女儿会叫我起床。然后我就听从指挥,她叫爸爸干啥,爸爸就去干啥。就像遇到了一个新的导演一样,她会告诉你,你应该怎么样去做一个爸爸。

2019年,《南方车站的聚会》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胡歌登上戛纳红毯

在接《南方车站的聚会》之前,我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来工作,那也是我人生比较迷茫的时期。之前《琅琊榜》和《伪装者》的成功,的确带来很多荣誉和掌声,但我自己有些并不适应。我非常感谢刁亦男导演,在我犹豫、止步不前的时候,我遇到了周泽农这个角色。

2015年,胡歌两部主演电视剧《琅琊榜》《伪装者》接连大爆

胡歌凭借《琅琊榜》拿下白玉兰视帝、金鹰奖视帝

演员的名气是把双刃剑。鲜花和掌声,有时候也会让你看不清自己。就像一个人站在舞台上,你的周围全都是闪光灯,你永远都感觉像是身处白昼。但其实一片白昼和一片黑暗是一样的。

那个阶段也有很多剧本找到我,但基本上都是同一类型的。我觉得当时我的状态有问题,所以我告诉自己,我需要停下来。

可能也是和当年的那起意外有关吧,让我在很早的时候就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所以我之后就经常会有这种居安思危的习惯。我总是试图做更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未来。

去年,胡歌凭借“宝总”一角二封白玉兰视帝

对于演员这份职业,一直到现在我都还是有不安全感的。如果让我准备,没有人在背后推我一把的话,我可能会一直准备下去。我有过一次蹦极的经历,现在每一次上台、每一次要面对工作的时候,我的心情都像准备要蹦极一样。

好像克服也没有用,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反正这种紧张感迟早会来,那就让它发生。先找到自洽的方式,不要去影响、伤害到别人,我觉得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

关于期待观众怎样评价演员胡歌?我觉得是“认真”,这是对我从事这一份工作最大的褒奖。

入行20余年,胡歌塑造过许多大众熟知的经典角色

我觉得我最幸运的就是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遇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我近年的电影作品,在角色和题材的选择上都有一些小众,是和我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系。《不虚此行》,“闻善”这个角色是对我人生的一种补偿,他好像完成了我人生版图中缺失的那一块拼图,让我可以跟自己的过去、跟某一段回忆进行一个郑重的告别。

接下来的《走走停停》又是意外的惊喜。我的角色“吴迪”也是一个编剧,但他和闻善用完全不同的态度在面对自己的职业和未来的人生。所以看到剧本的时候,我觉得太有意思了,好像我一直能在电影的世界里与之前表演过的角色,或是与我自己的现实生活产生一些连接,这对于演员来讲是妙不可言的事情。

出演《不虚此行》与《走走停停》,胡歌觉得很幸运:“太年轻的时候,不太容易遇到这样的角色和剧本。”

2023年,胡歌凭借《不虚此行》获得上海电影节金爵奖影帝

尝试这些角色,也不能说是转型。我始终记着有一次林依晨说的那句话:“表演是一个探索人性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色的维度、深度也开始发生变化,我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做好了去诠释这些角色的准备。

现在看剧本的时候,打动我的第一要素是真实——情感的真实,以及这个故事所建立的世界的真实——和我当下的心境有关联的。现实生活中,你的情绪很多时候找不到出口,往往需要去掩盖它,或者需要有一个足够体面、得体的场合来表达。这个时候演员这份职业的独特性就显现出来了——你可以通过角色去释放和表达你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多年来,胡歌一直在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好像我总想着另辟蹊径。如果人生是一趟列车的话,你是想永远都待在列车上,还是想多看看沿途的风景?要是选择前者,你这趟人生会走得非常高速,但最终会留下什么?

我肯定还是想多多到有意思的地方,下车去走一走、看一看,然后再重新回到列车上,继续前行。这是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