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之后,港股还能吃下多少餐饮IPO?

Source

文/孟圆

“雪王”传来好消息,3月初,蜜雪冰城有望正式敲钟上市。

2月14日,蜜雪冰城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17日,蜜雪冰城启动预路演,评估投资者需求,计划本周五招股,预计最快3月初就能上市。

纵观其他两家同期启动上市计划的新茶饮公司:古茗于2月12日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之后的“新茶饮第三股”。慢了一步的沪上阿姨于2月14日首次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刚刚开始赴港上市的进程。

开年以来,餐饮行业资本市场迎来密集动作,短短两个月内,三家新茶饮企业接连冲击港股,叠加小菜园、老乡鸡等中式快餐品牌的上市动作,餐饮行业“港股热”持续升温。

01

餐饮“港股热”

进入2024年以来,餐饮企业纷纷涌向港股市场,形成“A股撤退、港股进击”的鲜明格局。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2025年2月,已有至少8家餐饮开启赴港上市计划,递交或更新了港股招股书(表1)。

在这些企业中,目前只有小菜园和古茗成功上市。其中,小菜园在去年12月20日登陆港交所,成为年度首家港股上市快餐企业,市值突破200亿港元。古茗2025年2月12日正式挂牌港交所,成为“新茶饮第三股”,上市首日市值达到430亿港元,但难逃行业上市破首发的“魔咒”,首日收盘价为每股9.3港元,较发行价下跌6.44%。

受到政策环境、行业发展等多方面影响,也有一些餐饮企业在经历A股上市遇阻后,转向港股市场再战。例如,即将上市的蜜雪冰城曾在2022年9月提交A股上市申请,计划登陆深交所主板,拟募集资金约64.96亿元,但最终未果。此次在港股上市,蜜雪冰城拟募资约10亿美元,有望成为年度最大的餐饮IPO。

定位于中式快餐第一品牌的老乡鸡分别于2022年5月、2022年10月向上交所递交A股上市申请书,均以失败告终,2023年再次发起冲击,却在当年8月主动撤回申请,终止IPO进程。三次在A股折戟后,老乡鸡终于在今年1月转战港股市场。

除了表1所列出的餐饮企业之外,还有几家餐饮品牌也透露出了赴港上市的意向。德克士的母公司顶巧餐饮集团计划在今年冲刺港股市场,目前尚未公布具体上市进度。公开资料显示,顶巧餐饮集团业务范围广泛,旗下拥有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贝瑞咖啡以及康师傅全民面馆等多个品牌。

日前,米村拌饭的国内运营实体变为港资控股,也引起猜想其在为赴港上市做准备。企查查App显示,上海寻米科技有限公司现在是米村拌饭的唯一股东,而该公司由米村拌饭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MICUN(HONGKONG)LIMITED100%持股。

梳理近两年餐饮企业的IPO情况,可以发现带有地域特色的中式快餐上市动作愈发活跃,新茶饮明则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但是由于多重原因,多家新茶饮企业上市首日股价表现平平,甚至跌破首发。

更重要的是,这些市场信号说明了餐饮企业在A股上市变得越来越困难,转战或瞄准港股已经成为其上岸资本市场的新逻辑。

02

A股之困与港股之利

近年来,A股市场对餐饮企业的上市审核门槛提高,严格考察持续盈利、食品安全等指标,这使得餐饮企业的上市通道越来越窄。

作为全球最大现制茶饮企业的蜜雪冰城,也是在A股遇阻后不得不转向港股。蜜雪冰城的业务模式高度依赖加盟商,虽然依靠加盟店实现了快速扩张,但也面临着对加盟商的管理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企业的长期稳定性和增长潜力。资本市场对高度依赖加盟商的企业也往往持谨慎态度,再加上越发严格的上市审查,导致蜜雪冰城撤离了A股市场。

回溯至2023年初,网传A股主板IPO将实行“红绿灯”行业限制规则,其中快消餐饮连锁业务企业被划入“黄灯行业”,虽可正常受理上市申请但不被鼓励。同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及交易所等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A股正式进入“全面注册制”新时代。

洞察到A股市场态度的转变,大量餐饮企业从A股撤退,纷纷寻求自救之路。2023年,老娘舅、老乡鸡、德州扒鸡等食品餐饮领域的企业陆续主动撤回IPO申请,这三家企业在当时的拟募资超过了27亿元,撤退后只能寻找新的上市路径。

老娘舅迫于对赌协议的压力,必须2025年底完成IPO上市,否则投资方有权要求创始人杨国民回购其股权,终于在去年上岸新三板。老乡鸡从A股撤退后,调整了开店策略和业务领域,在今年选择出战港交所。

政策收紧的另一端是行业发展显出疲态。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达到5.5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却低于2023年的20.4%。行业增速放慢使得投资人和入局者更加谨慎,导致行业缺乏新鲜的资金血液。

据红餐网统计,2024年,餐饮行业品牌层面的融资仅有50余起,大额融资事件也大幅减少,剔除未披露金额的案例,亿元级别融资仅有7起,相较2023年的20起,数量大大减少。

面对A股的高门槛,港股凭借灵活的上市规则与资本偏好,成为餐饮企业破局的关键。

港股的盈利门槛相对宽松,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且更看重规模增长而非短期利润。前不久上市的古茗就凭借“近万家门店”“下沉市场渗透率80%”等规模指标获得35倍PE估值,远超A股餐饮板块均值。

2月13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透露,港交所正研究降低筹资门槛、优化治理结构等新规,为包括深圳企业在内的内地公司筹集资金提供进一步便利。

港股市场的资本叙事偏好也尤为独特,投资者对“万店模型”、“全球化扩张”等长期发展战略展现出高度的接受度。很多餐饮企业的招股书中都在强调这一点,例如蜜雪冰城在其招股书中便强调了海外门店已超千家,并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东南亚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此外,港股市场为早期资本的退出提供了明确的通道,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80%,尽管流动性不及A股市场,但对于寻求退出的外资资金而言,港股市场的减持操作更为便捷。

某位证券公司分析师表示,餐饮企业在A股上市越来越难,甚至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有些企业选择港股上市也不完全是无奈之举。“比如有一些企业是外资主投的,他们如果想退出,在国内上市还是麻烦一些,但是如果是港股上市,直接减持就行了。”

餐饮行业转战港股,既是无奈之选,也是突围之举。当资本叙事的光环褪去,企业终需回归商业本质,通过供应链效率提升、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优化等,构建真正的竞争壁垒。对投资者而言,在追逐“万店”“出海”等概念的同时,更需穿透数据表象,聚焦盈利可持续性、管理能力等硬核指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和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徐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