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终身教职,他回到清华 | 文学城

Source
他辞去弗吉尼亚大学终身教职

回到清华任教

作为国际信息检索领域的知名中青年学者

他在 “人工智能+教育”的全新赛道上

不断探索

并带领团队研发“AI助教”系统

通过构建虚拟学习与实验环境

全方位助力学生学习与创造

他就是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03级本科、2007级硕士校友

副教授王宏宁

辞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终身教职,他回到清华

让我们一起走近

“归国清华人”系列报道

共同感受海外学成归来的清华人

心系家国、追求卓越的赤子情怀!

启程

在清华播下“AI+教育”的种子

王宏宁小学时

父母便为他购置了一台学习机

还为他报名了计算机兴趣课

这在当时来说是十分“时髦”的举动

“和别的孩子的童年不一样

我父母让我玩电脑

恰恰为我打开了通往热爱的大门”

从此

一个奇妙的代码世界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2003年

王宏宁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在扎实的专业学习之余

他也愈发关注计算机前沿技术的发展

大三时

王宏宁选修了计算机系朱小燕教授的

“人工神经网络”课程

这门课上

朱老师从不局限于具体算法和公式的讨论

反而常常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激发同学们思考

王宏宁清晰地记得

她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有没有一套教做红烧肉的智能系统

在肉快烧糊的时候

能告诉我该加酱油还是加水?”

就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

王宏宁心中悄然萌生了对

“机器如何思考”的好奇

王宏宁(左一)清华求学时期在朱小燕老师(左七)课题组活动合影

王宏宁(左一)清华求学时期在朱小燕老师(左七)课题组活动合影

之后在朱老师的指导下

王宏宁参与了

用计算机进行生物文本分析的课题研究

核心是让机器从上万字的生物论文中

自动提炼关键信息

最终形成几十字的摘要

“机器可以根据自然语言内容判断‘是’与‘否’

这在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也正是在这段研究经历中

王宏宁真切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本科毕业后

王宏宁继续在清华计算机系读研

将研究方向聚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

远行

从研究者到教育者的转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落地

“信息检索”成为计算机研究的重要领域

2009年

王宏宁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读博

师从国际信息检索领域的著名学者翟成祥教授

聚焦个性化信息检索与机器学习方向

读博期间

王宏宁提出“可解释机器学习”的初步想法

尽管想法暂未具备技术可行性

翟老师却看到了

其对于“辅助用户决策”的深层意义

并全力支持他

“科研不是跟风优化

而是找到更重要的问题”

这番话让王宏宁豁然开朗

他从此更清晰地意识到

研究应聚焦于“事物的本质价值”

即便身在海外

王宏宁与清华的联系也从未中断

2010年,为提前庆祝清华建校百年

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抵达芝加哥进行访问演出

彼时仍在伊利诺伊大学求学的他

与同校的清华校友一同前去观看这场演出

“当你突然看到熟悉的‘清华紫’和清华校徽

关于清华的回忆又再次涌上心头”

那天的场景

至今萦绕在王宏宁的脑海

王宏宁(左二)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现场,与导师翟成祥(右二)等合影

王宏宁(左二)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现场,与导师翟成祥(右二)等合影

毕业时

翟老师问他最想做什么

王宏宁的回答稚嫩却大胆

“我想改变世界”

翟老师的回应简洁有力

“那就用教育改变人的思想”

之后

王宏宁赴弗吉尼亚大学任教

期间获得了该校的终身教职资格

“过去作为学生

我更关心自己的研究成果

现在作为老师

我更在意学生的成长”

从研究者到教育者

王宏宁对教育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王宏宁(左)获得卡伦·斯帕克·琼斯2023成就奖

王宏宁(左)获得卡伦·斯帕克·琼斯2023成就奖

2023年

生成式AI技术在全球掀起变革浪潮

王宏宁在这一年斩获

卡伦.斯帕克.琼斯成就奖

该奖项由英国计算机学会设立

每年在全球信息检索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

遴选唯一一位突出研究者

王宏宁在弗吉尼亚大学

王宏宁在弗吉尼亚大学

彼时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

基础设施加快布局

王宏宁意识到

这正是用自己在AI领域多年的研究积累

回馈祖国的最佳时机

同期,清华正积极推动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这与他“让技术服务教育”的想法

高度契合

更坚定了他回国的决心

“清华正以一种特别开放的心态拥抱AI

我当时也特别兴奋

这就是清华能一直这么优秀的原因”

归来

用“AI助教”赋能课堂

王宏宁作智能化教学平台分享

王宏宁作智能化教学平台分享

2023年9月

王宏宁正式全职回到清华

他首先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便是 带领团队开发“AI助教”系统

团队的核心愿景

是通过AI技术为教育赋能

从而使教育的影响力愈发深远

王宏宁参加第八届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年会并作演讲

王宏宁参加第八届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年会并作演讲

短短两年时间

清华“AI助教”系统

已历经三次迭代升级

第一阶段

系统侧重于精准答题

学生提出问题,AI快速给出明确答案

第二阶段

AI学会了“揣着明白装糊涂”

不再直接告知结果

而是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答案

如今

AI赋能教育教学探索已发展到第三阶段

“Learning to create”

(培养创造力)

该阶段通过搭建“虚拟实验环境”

节省学生在基础准备环节的耗时

使其能够直接聚焦创新尝试

同时借鉴传统教育中

“模仿-试错-优化”的学习过程

并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形成专属解法

最终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

可以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

“AI助教”系统最初仅覆盖8门试点课程

如今已惠及

全校40个不同院系的200多门课程

新一代AI赋能教育系统(AI Cosmos)演示

新一代AI赋能教育系统(AI Cosmos)演示

除了牵头搭建“AI助教”系统

王宏宁在课堂上

也常鼓励学生

跳出固有思维、构建全新框架

未央书院曾有一位学生

提出将电路图翻译成“仿真语言”

再借助AI调用工具解决问题的想法

王宏宁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想法的超前性

并全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最终这一创意成功落地

并服务于全校“电路原理”课程

命运的安排恰似一场美妙的轮回

2022年,翟成祥正式受聘为

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

阔别多年后

师徒二人在清华园再度重逢

曾经在海外课堂里

王宏宁聆听翟老师讲授信息检索前沿知识

如今在清华校园中

两人并肩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可能

场景变了

他们对前沿技术的研究热忱丝毫未减

从清华园启程

他赴海外深造

成长为AI领域内的优秀学者

从海外归来

他致力于打造“AI助教”

并将 在清华这片育人沃土上持续发力

为AI领域培育更多新生力量

更多 归国清华人的成长故事

我们将继续为你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