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英语考试,把中学生整无语了。
上周,新西兰全国中学统考英语考试(NCEA Level 2)。
本来该是展示分析能力的时刻,结果——一道题从教室“炸”上了全国媒体。

考试当天(11月7日),学生们打开试卷一看,题目要求他们分析一篇“陌生文本”的文学要素。
按理说,这很正常,NCEA每年都会挑一些短文、诗歌或随笔,让学生做“细读分析”。
可问题出在今年选的那篇文章
那是一段来自新西兰作家 Adam Dudding 的回忆录《My Father’s Island》(《我父亲的岛》)节选。

文字描述的是作者童年时的经历——一个留着长发的男孩,因为外貌被误认为女孩,遭到同龄人欺负。
甚至被逼“脱下裤子”证明自己确实是个男孩。
作者并非有意识决定留长发。从约两岁时开始,妈妈问他是否要剪发,他说“不”,就这样开始了。
家庭不强制剪短发,可每隔几年,妈妈会礼貌询问,作者总是拒绝。但妈妈聪明地帮他剪了个宽宽的、歪歪扭扭的刘海,以便看东西,却让发型更强调“女孩气”。
上小学第一天,未来挚友Philip看到他金色长发披到背上,以为他是女孩,礼貌地带他去女厕所,男厕所在走廊对面。
上学几个月后,在回家路上,被一个三年级(Year 3)大男孩伏击,命令他“脱裤子”(drop my pants)以澄清性别困惑。这让他很不舒服。
每次转校,因为长发,前几周都要应对轻到中度的霸凌。
作者意外擅长“女孩运动”——体操,必须扎马尾(ponytail)以防在双杠上被头发勒住。

尽管如此,作者承认存在一种“毛发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指对长发产生病态依恋),越受欺负越坚定不剪:如果屈服剪短,就等于之前所有“苦难”白费;长发成了他的“独特标志”,不愿变成“无聊的、传统的短发男孩”……
是的,要求脱裤子澄清性别的这段文字,出现在了新西兰正式的全国英语NCEA考试题里。
学生不敢随便写,家长有的炸了
有学生表示,他们看到题目时“非常不舒服”。
“我直接选了别的题,根本不想写。”一名12年级考生说(考题有多篇文章可选一篇评析)。
一位老师也表示尴尬:“那一刻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也能放进考试题?’”

更有家长指出,这种题目对曾有性侵或性羞辱经历的学生来说,可能造成严重心理触发(trigger)。
“在这么高压的考试环境下,把这种内容丢给孩子,太不可思议了。你不知道谁被这样的经历伤害过。”
“想想有多少孩子因为这个内容而回避——尤其是那些真的被迫‘脱裤子’过的孩子。NCEA真是让他们重新经历了一次。”
教师:没控制好边界
一些教师认为,NCEA命题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想让学生探讨社会刻板印象与性别歧视——但“没控制好边界”。
“教育当然要面对现实,但也要考虑考场的特殊性。这不是课堂讨论,而是全国考试。”
在社交媒体上,这场考试已经被吐槽成“年度最离谱考题”。

有网友写道:“孩子考完回来,我以为他在讲笑话。”
也有人说:“如果想让学生写出真实情绪,那他们确实做到了——只是情绪是‘震惊和不适’。”
有心理辅导老师在社交媒体上评论说:“创伤触发不是矫情。如果题目让学生出现情绪崩溃,那就是命题失当。”
截至发稿时,NZQA(新西兰资格认证局)尚未回应媒体的置评请求。
不是新西兰考试第一次“踩线”
近年来,新西兰“高考”——NCEA的英语、社会学和历史类试卷,都出现过引发争议的题目。
比如,去年就有一份试卷要求学生分析“殖民主义如何仍影响当代社会”。
前年则有题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身份认同与种族歧视”的文章。命题方向越来越贴近社会议题。
以上两个话题,在新西兰都是高争议性话题,很容易激发激烈争吵。
这让不少教师和家长产生分歧。
有人担忧——这让考试变成了“社会立场测试”,而不是语言能力测试。
在这次事件中,争议的焦点其实不只是“脱裤子”这件事,而是这类考题让学生和家长产生一种疑惑——
考试到底是在考文学分析,还是在考政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