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国工商银行(股票代码:601398.SH;1398.HK)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作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工商银行以一份“稳中有进、韧性凸显”的中期答卷,展现了国有大行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压舱石”作用。报告显示,上半年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090.82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1688.03亿元;截至6月末,资产总额5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与资产质量考验的复杂环境下,该行以“稳增长、优结构、强韧性”的中期业绩实现了“量稳质升”。这份业绩,印证了其与中国经济同频共振的“主力军”底色,更折射出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韧性与活力。
财务韧性筑牢“压舱石”根基,营收增速创近三年同期最优
2025年上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国内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银行业普遍面临息差收窄、盈利承压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工商银行交出的中期答卷,以一贯保持的稳健发展的“确定性”,回应了市场的“不确定”。
作为国有大行,工商银行的定位不止于“大”,其经营脉络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发挥着主力军、压舱石、稳定器的重要作用。从财务数据看,这种“压舱石”的属性体现在三个维度:
其一,规模增长的稳健性。上半年,该行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加1.78万亿元,人民币债券投资增加1.23万亿元,两项核心指标均保持市场领先;各项贷款余额突破30万亿元,客户存款规模近37万亿元,保持市场引领,客户基础持续夯实。
其二,收入结构的均衡性。利息净收入是各家银行“底座”业务,上半年,该行利息净收入3135.7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7%,为营收提供稳定支撑;非利息收入955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70亿元;其他非息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38%。收入来源多元化特征显著。
其三,服务实体的主动性。凭借靠前对接存量与增量政策,重点支持“四稳”目标,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普惠小微等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0.2%,有力提振了民生消费。
一系列稳健向好的财务数据印证,工商银行的“稳”不是被动的“守”,而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入经济循环的“进”。
资负协同驱动价值重构,“强优大稳”特质深化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上半年工商银行资产负债实现“量、质、效”协同增长,“强优大稳”的特征愈发鲜明,高质量发展根基持续加固。
“强”在主业领先。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超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4万亿元、绿色贷款超6万亿元,三项指标均居市场首位;贸易融资、人民币结算账户及国际收支结算量、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等指标保持市场领先,“商行+投行”“境内+境外”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凸显。
“优”在质效提升。在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工行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67%、年化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ROE)8.82%,成本收入比保持较优水平,盈利与风险的平衡能力突出。
“大”在规模引领。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总资产超过52万亿元,稳居全球银行首位;上半年净利润1688.03亿元,占上市银行净利润总额近15%,规模优势持续巩固。
“稳”在风险可控。6月末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9.54%,上升0.1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7.71%,上升2.80个百分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工商银行集团全口径拨备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风险抵补能力迈上新台阶。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全面管、主动防、智能控”路径的落地见效。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在业绩会上表示,通过坚持数智赋能,深化AI大模型等新技术在风控领域的应用,持续提高智能化风控水平,该行已实现商品、外汇、债券、货币、股票五大市场风险的智能化排查预警,企业级智能风控平台覆盖全部境内分行及130多个风控场景。风险管理机制的变革,为工行资产质量稳定筑牢科技防线。
分红回报长期领跑,真金白银诠释股东价值
作为A股市场“分红标杆”,工商银行持续优化股东回报机制,以“真金白银”兑现长期价值承诺。自2006年上市以来,工行累计现金分红超1.5万亿元,分红率长期稳定在30%以上,成为A股市场分红最为慷慨的长期投资标的之一。
2024年,旨在进一步回馈长期投资者,工商银行创新推出“一年两次分红”――中期分红机制。当年中期分红511亿元、年度末期分红587亿元,全年现金分红总额1098亿元,成为当年A股分红总额最高的上市公司。
2025年中期,该行延续高分红传统:基于良好业绩表现,董事会建议派发中期普通股现金股息每10股1.414元(含税),派息总额约503.96亿元。“在利率下行、优质资产稀缺的市场环境下,工商银行的高股息属性使其成为长期投资的‘避风港’。”有券商分析指出,被誉为“聪明长钱”的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对工商银行等投资标的的配置需求持续升温,工商银行稳定的分红回报和长期持有价值也赢得市场专业投资者的广泛认可。
“与利益相关方分享价值创造的成果,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工商银行行长刘�B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工商银行将在平衡股东回报、利润留存与资本补充的基础上,保持合理分红比例,以稳健经营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锚定中国经济主线,打造长期价值投资的“黄金锚”
工商银行一贯稳健的业绩表现,本质上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映射。作为连接实体与金融的核心枢纽,其资产结构与国家战略高度协同,其资产结构、客户基础与业务布局,天然成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工商银行,既是选择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长期红利,更是选择一个穿越周期的“黄金锚”。
在“不确定性”成为全球经济关键词的当下,工商银行以52万亿元资产规模的“稳”、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等新赛道的“进”、1.33%不良率的“安”、504亿元中期分红的“实”,为市场提供了可触摸的“确定性”。
成立40余年来,工商银行与中国经济同成长、共进步;站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新节点,其作为“金融稳定器”的战略地位持续强化。
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刘�B也重申了工商银行这一职能定位:“作为一家超级规模的银行,工商银行跟市场永远是同频共振,并且准确、精确地反映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状况。工商银行发挥的就是主力军、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对于工商银行业绩报告所展现出的“强优大稳”的“超级大行速度”,刘�B阐述了精辟的理解:“如果稳定器的速度是一个超常速度,那它稳定器的作用可能也不会发挥得特别好。所以我们始终认为,匀速或许是最快的,平衡或许是最好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