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普顿团队为无人机开发了一种"神经系统",利用光纤持续监测应变和压力,类似于人体神经传递信息的方式。 与传统的电子监控不同,该系统使用光信号,有助于避免电子装置中常见的干扰问题。
监测系统通过一种名为"光学斑点"的技术工作,根据检测到的应变和应力投射特定图像。 然后,人工智能算法会对这些模式进行分析,以评估潜在的损坏,并在出现问题时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
在一个本科无人机项目中集成神经系统的初步试飞很有希望。 据领导该项目的一名航空航天专业学生说,实时数据显示,光纤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检查的需要,从而大大延长飞行时间。
"无人机最初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运送除颤器等救生设备而开发的,但它也是光纤神经系统的绝佳测试平台。 真正让我们兴奋的是看到了光纤系统的实时数据。 它表明,这项技术可以让无人机在没有大量地面人员的情况下保持更长时间的运行,"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托比-金-克莱因(Toby King-Cline)领导着学生团队。
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自我监控系统在各行各业都具有巨大的潜力。 他们的目标是最早在 2025 年将这项技术商业化。
能够持续评估自身结构完整性的无人机,对于货物运输、紧急响应交付等应用,以及无需频繁着陆即可延长飞行时间的其他行业来说,可能证明是无价之宝。
虽然最初的测试是在一架小型学生无人机上进行的,但这些小型无人机通常不需要在两次飞行之间进行全面检查。 这项技术可能对承受更大操作压力的大型货运无人机最有帮助。
小型无人机越来越受欢迎,军方也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将其广泛用于侦察,甚至部署协调一致的攻击群。 分析公司预测,到 2030 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 546 亿美元,其中商业领域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7.7%。
鉴于这种增长态势,目前对这些飞行器的研究和开发十分激烈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近,我们报道了中国研究人员取得的一项突破,他们发布了一款超小型无人机原型机,直径仅几厘米,重量不足五克,但却能依靠太阳能无限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