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州颁布最严幼犬繁殖新规!违规或面临11 万澳元罚款甚至监禁!

Source

对于在新州从事幼犬繁育的从业者,以及计划涉足这一领域的人来说,一则重磅新规必须重点关注。

从12月1日起,新州将正式实施一系列更严格的犬只繁殖管理法规。

无论是专业繁殖者还是普通犬主,一旦违规,可能面临超过11万澳元的罚款,严重者甚至可能被判监禁。

新法规旨在打击非法后院繁殖和大规模幼犬繁殖场,保障动物福利,同时让想购买幼犬的家庭更容易找到合法、负责、道德合规的繁殖者。

此次新规并非临时举措,而是被纳入《2024年新南威尔士州防止虐待动物修正案(幼犬养殖)》的正式条款,核心目标直指非法后院繁育和幼犬养殖场乱象,同时为普通家庭购买健康幼犬提供保障。

以下是将要实施的关键变化。

核繁殖者须申请“识别号码”

新规实施后,新南威尔士州所有幼犬繁育者的首要任务,是申请一个“繁育者识别号(BIN)”。这个编号并非收费项目,繁育者只需在该州宠物登记处完成个人及场所信息备案,创建专属档案后即可免费获取。

政府明确表示,推行识别号制度的核心目的,是让幼犬购买者能快速核验繁育者资质,从源头筛选出符合伦理标准的正规从业者。

不过并非所有情况都需申请该编号,收留怀孕弃犬的动物领养机构,以及繁育在自家土地上服役的工作犬的农场主,可享受豁免。

幼犬广告必须公开关键信息

今后,在新南威尔士州发布幼犬销售或转让广告,“简单配张图、写句‘品相好’”的时代将彻底结束。

新规要求广告必须包含明确的识别信息,且根据幼犬出生时间有不同要求——2025年12月1日及之后出生的幼犬,广告中必须清晰标注繁育者识别号、幼犬的微芯片唯一编码;若幼犬来自领养机构,则需标注机构专属编号。

这一要求旨在杜绝“来源不明”的幼犬交易,让每一只流向市场的小狗都能“溯源”,从流程上压缩非法繁育的生存空间。

母犬繁殖次数将被严格限制

此次新规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对繁育规模的刚性约束,多项条款从不同维度划定红线:

每只母犬一生最多生 5 胎;

若通过剖腹产,则最多 3 胎。

此外,从11月21日起,新注册繁殖者在其场所内饲养的6个月以上、未绝育母犬不得超过20只。

法规也引入了“繁殖者与犬只比例”要求:在获许可的繁殖场所内,必须每20只狗配备至少1名工作人员。

违规代价升级:罚款金额翻倍,个人可判监禁

伴随监管收紧,罚款力度也大幅提升。

个人在未获豁免情况下饲养超过20只母犬:最高罚款 110,000澳元。

企业违规同项规定:最高罚款 550,000澳元。

其他罚款包括:

无 BIN:罚11,000 澳元

发布犬只广告缺少必要信息:罚16,500 澳元

不符合人员配比要求:个人可罚44,000澳元;企业可罚220,000澳元

此外,部分严重违法行为可能导致个人被判监禁。

官方表态:将持续强化动物福利监管

新南威尔士州农业、地区与西部事务部长塔拉·莫里亚蒂在解读新规时强调,这些措施的核心是“清除繁育行业中的不良从业者”。她表示:“新规将让繁育者切实承担起责任,同时为动物福利执法人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据了解,该州此前已通过禁令关停多家非法幼犬养殖场,并明确禁止因虐待动物罪被定罪的人员从事犬只饲养和繁育工作。

莫里亚蒂表示:“在动物福利问题上,我们的立场始终坚定,未来还将持续加码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