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儿最近挺难的。我也想来说说我的看法。(没有收钱,请放心食用)
如大家所见,小米正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一贯温和的雷军,连续发布三条微博,怒怼网络断章取义。几乎同时,任职十年的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岗。这两件事在业内被普遍解读为:小米公关体系在恶性舆论面前已显疲态,被迫以人事变动和创始人亲自下场来应对危机。



很多人把它归结为公关的失利,其实不然。
我认为,
公关的失灵,是“预期管理”失衡的必然结果。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小米公关很难做,因为很难找到成就感。一个老板什么都会,什么都懂,懂产品、懂营销,留给其他人施展的空间就很小,基本上是听命行事。
老板指哪打哪,公关部成为营销的放大器,讲故事、玩梗、擅长讲细节、创始人ip,一番又一番的顺风局下,那条负责风险预警的弦,逐渐松弛。
当小米和「雷军」越绑越深,整个品牌的预期管理系于一人之身,公关体系独立判断和风险制衡的功能便会弱化。一旦出事,反噬直接冲向创始人,摧毁品牌。
不可否认,“没有创始人比雷军更会营销”这句话的正确性,此前被流量推上神坛,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三两拨千金,打开了汽车营销的新思路。弯道超车,用一年让小米汽车口口相传,一个实际体感是,每到商场,我喜欢去体验下新车、新功能,小米汽车店里人流量一直不算少。其策略、话术、思路,毫不夸张的说,在当下依然值得逐帧学习。
这套打法的精髓,正是对消费预期的极致管理。他总能用出乎意料的思路,将公众的胃口吊到最高。 然而,错就错在这套打法过于聪明、过于成功。
什么是营销?
是对市场做出的承诺,是消费的预期管理。
营销9分,但体验到了7分的产品,达不到预期,就是错误的广告策略。
做手机,这种落差或许尚有弥补空间; 但在汽车领域,没别的好说,菜就是原罪。
手机不好用,还有机会换,车出问题,就是人命关天了。 产品力是核心,它讲究驾驶感、乘坐感、讲究安全系数、讲究售后服务,其余的都是锦上添花。 所以,到了消费者这里,这些营销也就成了“文字游戏”。
更深层的变化,还发生在水面之下——消费者的预期也变了。
过去因为新能源是新奇事物,人们大多停留在好奇阶段,一个技术、一个设计、一个新体验,都能成为尝鲜、购买的理由,也可以成为谈资。这也是为什么,“百公里加速”成为各车势力的大卖点。
但现在,据乘联会11月数据,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62.5%,超过一半。大家已经过了尝鲜阶段。
如果说过去是用换手机、换玩具的心态去看新能源,那么现在回到了一个看汽车的心态,对各种新名词祛魅,归根结底还是要安全、好开。
包括政策也在回应这种心态,不断提高的标准,不断细化的定义,和逐步增加的规则条令,从“自动驾驶”的笼统称呼走向分级,证明具体能辅助到什么程度。
整个行业正从概念的狂欢,回归到产品的硬仗。
过去,雷军用“预期管理”征服了一个时代;现在,那个时代正在翻页。而安全,是最常见、也最难出新的营销。
相信聪明的雷军,也能很快转向。 下一步,希望让人眼前一亮的不只是营销策略,更是技术创新。
本文授权转自作者广告队长
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