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公开回复“AlphaFold对自己科研的影响”

Source

用数据,辨清事实。关键词:颜宁;学术质疑

颜宁回深圳的信息受到热议。

如同大多数朋友,我们的基本看法是:

1),这是多方共赢的好事;

2),这是基于个人的自由选择,其实没啥好评论的。

但当“个人的自由选择”受到如此热议,甚至被与大环境联系起来,也就会令很多人感到不解;并引起一堆截然相反的观点和争论。

质疑中颜宁回国原因的”真正原因“中,最主要的当属两点:

A,”由于谷歌的人工智能发展,导致了颜宁的科研活动有被替代的风险。“

B,”颜宁在美国没有基金资助了,所以不得不关闭实验室。“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1日,颜宁在微博对这两个问题做了公开回复【1】。为了适应公众号阅读,只是引用其中的几个关键点。

A,小伙伴们在采取行动

颜宁对“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置之不理;主要是她压根也没时间看。

但“小伙伴们已经默默地该截屏截屏,该存档存档。”

B,关于AlphaFold

颜宁认为:

“AlphaFold去年的预测达到了自己团队2017年的水平;今年依旧停留在我们2017年的水平(这里仅针对Nav/Cav)”

最主要的是,颜宁认为:

“真正的研究者都乐于拥抱技术进步… 事实上,我期待AI越来越强大”。

C,关于美国的基金

颜宁特别解释了endowed chair (讲席教授),这意味着提供经费“让你自由探索”。

更戏言,“多想不开才非要申请NIH的啊(当然,还是要申请一两个嘛,否则我替闲人说:你看,申请不到吧)”。

一直很欣赏颜宁自由如风的真性情。

所以这次颜宁很认真地回复了这两个质疑,很出乎我们的意料。

下面仅说下我的观点,抛砖引玉、或等被锤。

人工智能(AI)对于科研人的影响,已经存在好久了。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在如颜宁一样热烈拥抱AI。

除了与合作伙伴一起提升”文献鸟“在大数据分析方面的功能之外,也在进一步开发 ”AI翻译“等项目。

在临床方面,我们体会最深的无疑是AI在诊断中的作用。我们大数据分析也不断提示:AI应用于临床的研究正在深入。

放射科大数据分析出炉,再现“打败你的,可能不是同行”

在医学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等,AI诊断确实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实际应用仍非常缓慢,太多问题需要解决。

AI能够替代医生吗?

实际上,正如机器对于人力的替代一直在发生,但整个过程只会提高人类产出的效率。

检验科确实越来越少需要人力分片计数;但是,检验科的医生变少了吗?没有。检验科医生的角色变了,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分析这些报告背后的临床价值,做更原创的工作。

AI和机器一样,是人类的工具,颜宁这些聪明的人用得会远比我们趁手。

因为基金的问题

哈,之前还真是没有注意到这个,不过颜宁教授特意说了自己是讲席教授、不差钱。唉,这个还真是不好说。因为每个单位对于讲席教授的资助时间是有期限的。

我们用清华大学的文件,举例说下讲席教授的资助期限【2】。

关键词:一定期限内的资金支持。

另外举一个我”极受震撼“的例子。

因在一氧化氮方面杰出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在某大学获得讲席教授位置,并拥有了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实验室。

5年后来自于大学的资金支持停止;因为没有获得外来的基金支持,实验室关门。

我当时的感慨是:诺奖得主,竟也会拿不到基金、并由此在讲席教授资助到期时实验室关门?!

讲席教授资助有期限

(来源:NIH官网)

写在最后,

1,为什么会有质疑?

人类的行为大都基于其个人的处境而做出更有利自己的选择,但还是有很多人是基于信仰。

有些被质疑的行为,不是因为该行为是错的,而是其基于个人选择的行为却被第三方误说成信仰并被宣扬;这就容易因激起他人的反感而被锤。

其实,真正让他们不满而想锤的、不是当事人,而是背后的这种为了流量或者其他目的而做的过分宣传。

这是质疑人质疑颜宁回国背后原因的背后原因。

也正是由于这个考虑,我们原本没有想到颜宁会认真回复。

2,质疑者如何规范质疑?

谁激起了这些质疑?

颜宁对“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置之不理,确实是没必要;但是,有“小伙伴们已经默默地该截屏截屏,该存档存档”。

唉,小伙伴、不一定都是好队友啊。

对过度宣传视而不见,却又警告质疑人小伙伴们在取证。

这个,让我这个颜宁的支持者也无法继续淡定了。

针对这些“小伙伴”的取证行为,我们也给“质疑者”从法律角度给出一些自我保护建议。比如,学习饶毅教授的学术质疑方式,我们的邱律师曾做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