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下载破百万,现象级国产AI灵光为啥这么火?

Source

11月22日,国产AI助手“灵光”上线4天下载量突破100万,冲上App Store中国区免费榜第六。“灵光”首个百万下载速度,超过ChatGPT、Sora2、DeepSeek等全球主流AI产品。

2025年底的全球AI圈,这款来自中国的应用,用“人人可手搓应用”的魔法,写下了最出人意料的一笔。

全民“手搓”应用热潮

代码小白也能当造物主

打开小红书、微博,“灵光手作”像一场突然走红的市集,每个用户都带着自己的“手工艺品”前来赶集。有人晒出为奶茶瘾定制的糖度计算器,有人分享给孩子做的学习工具,从柴米油盐的琐碎到职场办公的刚需,这些带着个人温度的小应用,拼凑出AI走进日常生活的鲜活图景。

过去4天,这场“创作狂欢”的足迹遍布生活大大小小的角落:95后白领小张花30秒做了个“奶茶糖度计算器”,输入“55公斤”“通勤1小时”“三分糖偏好”,屏幕立刻弹出“建议三分糖少冰,热量约180大卡”的精准方案;宝妈陈女士的“遛娃抽签器”成了家庭群的爆款,把“去动物园”“逛科技馆”等选项录入后,女儿每次抽中都欢呼雀跃,彻底解决了周末出行的选择困难症……

教育场景的创新,最能体现这场“创作革命”的温度。

北京的初中物理老师林先生,曾为“波动原理”的教学犯愁——课本上的静态插图,总让学生对“频率”“振幅”的概念一知半解。他试着对灵光说:“做一个能调频率和振幅的波动演示工具”,25秒后,一个动态模型出现在屏幕上:滑动“频率”滑块,波形立刻变得密集;拖动“振幅”按钮,波峰的高度随之变化。课堂上,当学生们亲手操作着这个工具,原本抽象的物理概念,突然就变得触手可及。

这些曾需要专业技术团队花几天开发的教学工具,如今普通教师动动嘴就能完成,“人人都是开发者”不再是科技圈的口号,而是落到课堂里的真实改变。

“以前总觉得做工具是程序员的专利,现在我这种‘代码小白’也能当‘造物主’了!”一位用户的感慨道出了百万用户的心声。过去4天,这种“低门槛创作快感”驱动着用户不断解锁新场景。而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灵光8轮紧急扩容的技术保障——为了让“手搓应用”不卡顿,技术团队几乎全程在岗,用算力支撑着这场全民创作狂欢,也印证了AI生产力走进大众生活的强大需求。

30秒生成的魔力

铲平AI创作的门槛

灵光的爆火,本质上是踩中了普通用户对“AI生产力”的真实需求——比起高深的对话推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更受欢迎。而其核心竞争力,正是开创性地在移动端实现“自然语言30秒生成可编辑、可交互、可分享的小应用”。

这种能力背后,是两大技术突破:作为业内首个全代码生成多模态内容的AI助手,灵光能即时生成3D、动画、图表等组件,所有小应用都是模型实时写代码构建;同时其多智能体协作架构,能动态调度图像、动画等专用工具,让输出效果更丰富。但对用户来说,这些技术细节都被简化成了“一句话的事”。

极目新闻记者实测发现,生成一款“穿搭助手”十分快捷:说出“根据温度和风格推荐穿搭,能选性别和场合”,工具瞬间生成,点击15℃、休闲风,就弹出牛仔裤配卫衣的建议,还能修改配色后分享给朋友。若觉得功能不足,补充一句“加个防晒提示”,很快就能完成迭代。这种“边用边改”的灵活度,让每个用户都能成为专属工具的创造者。

这股热潮的本质,是AI生产力真正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彻底铲平了普通人用AI做工具的门槛。在此之前,多数AI应用停留在“对话问答”层面,输出文字或图片后就戛然而止,而灵光实现了从“信息输出”到“工具生成”的跨越,成为“用户需求的入口”。就像蚂蚁灵光负责人蔡伟所说:“通用人工智能的终极价值,不是让少数人玩转技术,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借助技术解决自己的问题。”当宝妈能为孩子定制学习工具,当打工人能为自己开发办公助手,当学生能制作专属备考软件,“人人都是工具创造者”的时代才算真正到来。

国产AI逆袭

从追赶到领跑的速度

灵光的亮眼表现,也是中国AI产业竞争力的缩影。今年4月,斯坦福大学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中美顶级AI大模型性能差距已缩至0.3%,接近抹平。而此次灵光刷新全球下载纪录,更标志着国产AI在应用落地层面实现了“反超”。

这种领跑不是孤立存在的。11月17日阿里千问上线,18日灵光紧随其后,短短几天就分别冲上App Store中国区免费榜第四和第六,终结了字节系对Top6的独占局面,形成AI领域的“阿里双子星”效应。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开源的Qwen3模型此前已在多项测试中超越DeepSeek-R1、OpenAI-o1等顶尖模型,为应用落地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蚂蚁集团CTO何征宇看来,“用模型做功能,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变量”。从DeepSeek的开源突破,到灵光的全民创作,国产AI正从技术追赶转向场景创新,把大模型能力转化为普通人能感知的生产力工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截至2025年6月,中国生成式AI用户达5.15亿人,普及率36.5%,超九成用户首选国产大模型。

4天100万下载的数字已被记住,但全民“手搓应用”的狂欢,还留下了更深远的意义——它证明AI生产力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能解决人们大大小小各类需求的实用工具。当“30秒生成应用”成为常态,当“人人都是开发者”从口号变为现实,普通人用AI做工具的门槛被彻底铲平,这正是国产AI从技术突破走向民生落地的最佳注脚。

而灵光的爆火,只是这个新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