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股份行三季报收官!4家银行营收净利双降,多家银行管理层回应息差、存款问题

Source

截至10月30日,9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已全部出炉。

从总体经营情况来看,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7家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家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平安银行(000001)、光大银行(601818)、华夏银行(600015)、浙商银行4家银行则出现营收、净利双降情况。仅浦发银行(600000)营收、净利实现双增。

从资产质量情况来看,截至三季度末,兴业银行(601166)、光大银行、民生银行(600016)不良贷款率抬升0.01个百分点,其他银行均持平或下降。

此外,多家股份行今日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回应了息差下行、资负管理、资产质量、风险管控等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银行年内净息差降幅收窄,展望全年,银行息差或将逐渐企稳。

4家银行营收净利双降

浙商银行归母净利同比降9.59%

在总体经营情况方面,除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外,其余7家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均下滑;招商银行(600036)、兴业银行、中信银行(601998)、浦发银行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余5家银行下降。

其中,仅有浦发银行营收、净利实现双增,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4家银行则出现营收、净利双降情况。

对于前三季度经营效益增长,浦发银行判断道,这与该行服务实体经济能级提升,强化主动资产负债管理,负债管理精细优化有关。该行表示,低收益资产压降近千亿元,结构优化成效凸显,净息差降幅明显收窄,呈现企稳向好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多家股份行营收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上述4家银行营收同比下降幅度均在6%以上。其中平安银行营收同比下降9.8%,浙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59%。

从具体数据来看,前三季度,招商银行以2514.2亿元的营业收入和1137.72的归母净利润稳居上市股份行的“头座”。兴业银行、中信银行营收超1500亿元,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营收超1000亿元,浙商银行营收不及500亿元。

对于营收下降,平安银行在三季报中解释称,一方面受贷款利率下行和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1-9 月净息差 1.79%,较去年同期下降 14 个基点;另一方面受市场波动影响,债券投资等业务非利息净收入下降。

此外,光大银行在业绩说明会上表明,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利率整体上行,估值损益有所下降,叠加去年同期市场利率下行带动估值损益基数较高,使得该行第三季度其他非息收入同比降幅较大,营收与净利润有所下滑。

在资产负债情况方面,截至三季度末,招商银行、兴业银行资产总额均超10万亿元,招商银行12.64万亿元,兴业银行10.67万亿元。

截至三季度末,股份行中仅有招商银行负债总额超过10万亿元,为11.37亿元。此外,还有3家银行负债总额超过9万亿元,兴业银行9.77万亿元,中信银行9.06万亿元,浦发银行9.05万亿元。

对于股份行资负增长情况,截至三季度末,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资产总额相较于去年末增长均超过4%,分别为4.8%、4.55%、4.05%。除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外,其余6家银行负债总额增长均超3.5%。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三季度末资产总额与去年末持平;负债总额为5.25万亿元,相较于去年末下降0.49%。对于资负管理情况,平安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该行加强低成本存款的吸收,并敏捷调控存款和同业负债的吸收节奏,降低整体负债成本。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三季度末,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抬升0.01个百分点,其他银行均持平或下降。其中,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除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外,其他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较上年末下降。其中,平安银行下降21.11个百分点,浙商银行下降19.1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末股份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多出现下滑情况。除平安银行、浙商银行外,其余7家银行都较上年末下降0.05至0.44个百分点不等。其中,招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0.44个百分点,但仍维持在10%以上,处于较高水平。

多家银行净息差降幅收窄

年内或出现企稳态势

多家银行在三季报中指出,净息差降幅收窄。此外,据已披露数据,三季度末民生银行净息差1.42%,同比提升2BP。

对于净息差问题,多家股份行也在业绩说明会上进行阐述。兴业银行管理层指出,监管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保证适当息差、稳定发展基础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银行净息差降幅有望逐步收窄。市场对于银行风险、息差的担忧在减小,稳定发展的信心在增强。

展望全年息差发展,光大银行管理层分析称,预计银行业净息差总体呈现降中趋稳态势,净利息收入增速有望企稳回升。“同时,我行将继续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持续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质效,通过着力优化大类资产负债结构、集中力量打造经营特色、提升客户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水平等措施,不断推动营收企稳向好。”

浙商银行管理层表示,今年以来该行净息差有所企稳。“当前经济形势仍处于弱复苏状态,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且面临着内外部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预计短期内银行业净息差仍将承压。”上述管理层坦言。

此外,截至三季度末,招商银行净利差1.77%,净利息收益率1.87%,同比分别下降10和12个基点。对此,招商银行阐释了如下原因: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及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叠加有效信贷需求尤其是零售贷款需求不足、新发生信贷业务收益率同比下行,导致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是拉低净利息收益率的主要因素。

多家银行同日召开业绩说明会

回应息差下行、存款搬家等问题

今日,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均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4家银行管理层回应了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今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业“存款搬家”现象引发关注。据央行最新披露数据,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53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37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

在低利率环境下,存款流向非银机构现象凸显,居民资产重新配置意愿增强,这对银行提出了新的挑战。

“5月存款利率下调后,存款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同时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形成分流,存款增长出现放缓迹象。从市场上看,7、8月金融机构住户存款同比少增超万亿元。从我行看,三季度个人存款月均增量比上半年减少约100亿元。”兴业银行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坦言。

如何应对“存款搬家”现象?上述管理层表示,一方面,对长期限存款采取缩量续作策略,进一步完善大额存单分配机制,合理控制结构性存款等高成本存款的规模增长;另一方面,深化授信客户综合经营,拓展主结算账户,加强场景金融建设,提升客户粘性和产品配置率,带动低成本结算性存款增长。下一步,将通过抓实定期存款到期对接、优化存款产品组合配置、加快推进结算性存款拓展等措施,进一步稳定存款规模。

据民生银行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截至三季度末,民生银行个人存款余额138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2亿元,增幅6.72%;公司存款余额2868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781亿元,降幅2.65%。

“存款增长更要注重质量,而非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对于对公存款承压态势,上述管理层解释称,为了夯实客户基础,该行主动调整客户结构,降低客户集中度过程中也必然面临一定阵痛。调优客户结构,提升客户质量,将为长期稳健的存款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存款活期化现象也备受关注。招商银行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指出,从今年的运行态势来看,存款定期化趋势依然在延续。但从三季度以来,随着资本市场整体走强,资金的活期化程度有所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客户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49.08%,定期存款占比50.92%。管理层认为,从边际变化看,招商银行9月活期存款的日均占比出现了企稳回升,而活期存款占比也是招行的优势之一。

活期存款也是未来银行重点发力方向之一。浙商银行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当前经济形势仍处于弱复苏状态,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且面临着内外部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预计短期内银行业净息差仍将承压。后续我行将持续研究优化资产结构配置策略,减缓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持续提升活期存款占比,全力压降负债付息率;持续强化息差管控,稳住利息净收入基本盘。”

 

(责任编辑:曹言言 HA00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