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告别来的很突然,也并不突然
在宣布关闭的前一天,Menulog 的网站上依然照常跳动着数千个订单。骑手在街头穿行,餐厅在厨房忙碌,一切像往常一样。
但第二天早上,澳大利亚人看到那段不到两百字的声明时,仍然感到了一种突如其来的断裂感。
这个在澳大利亚运营了
近二十年的外卖平台,
将在两周内正式退出市场。

过去几年,外卖行业的退出名单越来越长——Foodora 在 2018 年离开,Deliveroo 在 2022 年倒下,疫情后尝试“即时杂货配送”的 Voly、Send、Milkrun 等初创很快燃尽资金。Menulog 只是最新的一家,但却是最有象征意义的一家。
它不是新创公司,也不是海外复制品牌,而是澳洲最早的本土外卖平台,一度占据超过 80% 的市场份额。现在,它的离开意味着行业从竞争走向集中,从扩张走向收缩。
如果仅从表面看,Menulog 的关闭似乎是意外,但只要把过去五年的数据摊开,这场退出其实早已写在趋势里。

根据 IBISWorld 的数据,澳大利亚在线外卖平台的市场规模在疫情期间暴涨,从 2019 年的约 25 亿澳元增长到 2023 年的超过 50 亿澳元。但需求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平台的盈利能力。
Menulog 的市占率从 2014 年的约 80% 掉到 2024 年不足 24%,同一时间 Uber Eats 占据 53.8%,DoorDash 拿走 14.6%。行业前 3 家平台加起来占据超过 90% 的市场,竞争极度激烈,却又难言健康。

对 Menulog 来说,问题不只是“份额被抢”那么简单。
一家平台若想长期运营,需要建立在一个可持续的模型上:用户愿意付费、餐厅愿意合作、骑手愿意工作、平台能从中盈利。但外卖行业的现实是四方都不满意。
消费者希望更便宜,餐厅抱怨抽佣过高,骑手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水平,平台则在广告、补贴与人力成本中长期亏损。
在这样的结构里,谁先退出,只是时间问题。
2
当一家公司选择“做对的事”,
成本往往比别人更高
过去五年,Menulog 试图做出一些不同的尝试。
它取消部分地区的佣金结构,希望减少对餐厅的压力;它尝试将骑手雇为员工,而不是零工,以回应澳洲零工经济改革的趋势;它投入大规模广告,邀请 Snoop Dogg、Christina Aguilera、Katy Perry 等明星代言。
然而,这些做法并没有带来足够的订单增长,反而使成本结构变得更重。

2023 年,Menulog 母公司 Just Eat Takeaway.com 在财报中披露全球亏损,并宣布削减澳大利亚市场的市场投入。那一刻,很多分析师都已经意识到,Menulog 在澳洲已经到了临界点。
Menulog 官宣关闭后,最直接受到影响的是骑手群体。官方数据称大约有 120 名正式员工将被裁撤,但零工模式下的骑手远不止这些。
Menulog 网站显示平台支持“数以万计按需配送骑手”,工会则估计至少有 5000 名活跃骑手会立即受到影响,长期使用平台工作的人数超过 1 万。
这些人没有冗员补偿,只能领取平台承诺的四周“自愿性补偿”,前提是他们至少工作六个月,并在过去八周完成过一次配送。
对于一个长期依赖外卖行业的国家来说,Menulog 的退出不仅是一个平台消失这么简单,而是整个行业结构被迫进入清算期的标志。
过去十年,澳大利亚外卖行业的商业逻辑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行业规模可以不断扩大,平台可以不断融资,消费者可以不断习惯更便宜、更多优惠的外卖,骑手可以不断进入这个行业填补供给。
疫情的爆发更像是给这条曲线注射了肾上腺素,让外卖变成一种“理所当然”的生活基础设施。
但当疫情消退,成本上升,生活压力加剧,补贴减少,整个外卖行业的“泡沫部分”开始暴露。
人们依然需要外卖,但不再愿意为其付出更高价格;
餐厅依然需要平台,但越来越难承受抽佣;
骑手依然在跑单,但收入却逐年下降;
而平台之间大打补贴战的时代,已经结束。
3
补贴时代结束,
外卖行业不得不面对真实成本
在 Menulog 倒下的几天内,行业分析师做出了一个一致的判断:配送费将上涨。
这是清算期的第一步,也是无法避免的一步。
外卖平台的每一单利润,本质上都被切割得极薄。骑手的费用、人力成本、平台抽佣、广告、客服、保险……任何一个环节上涨,都足以让平台亏损。
而过去十年,铺天盖地的补贴让消费者形成了一种“外卖本来就应该便宜”的错觉。但补贴从来不是常态,只是资本竞争时期的策略。
随着 Menulog 离场,澳洲外卖行业实质上进入了 Uber Eats 与 DoorDash 的双头格局。
理论上还有 HungryPanda,但它只覆盖特定语言社区,不足以改变全国市场走势。
一个竞争者退出,意味着剩下的玩家在定价上获得了更大的空间。

从 2024 年开始,平台的价格策略已经悄悄发生变化:小额订单附加费变高,配送距离费上涨,会员价格提升,优惠券减少。
这些调整没有引发太多讨论,但它真实反映了平台从“补贴换增长”向“提高真实价格”转变。
涨价并不是行业的选择,而是行业被迫面对现实的结果——骑手需要更稳定的收入、餐厅需要利润空间、平台需要降低亏损、监管要求提高劳动标准。所有力量都在推动外卖回到真实成本,而承担这份成本的,只能是消费者。
外卖不会消失,但会变得更贵、更少优惠、更远离“冲动点餐”。它会从一种“习惯性便利”变成一种“慎重消费”。行业的扩张时代已经结束。
4
Menulog 的倒下,
是澳洲外卖行业真正的分水岭
澳大利亚的外卖行业在 2020 年达到巅峰,在 2021 年出现结构性拐点,在 2022 年开始承压,在 2023 年进入萎缩期,而在 2024 和 2025 年,补贴时代彻底结束,行业开始进入现实阶段:回到真实成本,回到真实收入,回到真实需求。
把澳大利亚外卖行业过去十年的曲线画出来,会是这样一条轨迹:
2020 年疫情爆发,行业进入巅峰;
2021 年开始出现结构性拐点;
2022 年 Deliveroo 倒下;
2023 年行业补贴减少;
2024 年陆续传出亏损收紧消息;
2025 年,Menulog 结束二十年旅程。
那条曲线的峰值之后,是必然的回落。

外卖行业在很长时间里承担了超出其能力的角色——它被当作基础设施,却没有享受基础设施的补贴;它被消费者依赖,却没有定价权;它被视为便利,却要承担城市经济放缓的全部压力。
Menulog 的倒下提醒着整个社会:一个行业的便利,是建立在成本之上的,而这些成本不会永远被资本替我们承担。
Menulog 并不是最后一个倒下的,也不会是唯一一个倒下的。但它的离开让很多行业内外的人第一次意识到:一个城市的便利,并不是永恒的。
便利是建立在资源投入、资本补贴、灵活劳动力和系统效率基础上的,而这些基础如今正在澳大利亚逐渐松动。
外卖行业的未来不会消失,但未来的澳洲外卖将会更贵,配送时间可能变长,平台数量减少,骑手数量下降,监管更严格。但这些变化并不是行业的衰落,而是行业回到真实形态的必经阶段。
便利不再廉价,但至少真实。
而 Menulog 的离场,正是这一转折点最突出的标记。